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啤酒、抗生素的生产是发酵工程的应用
B.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只能从动物的胰腺中提取,产量低,而基因工程的应用打破了这一瓶颈
C.多倍体育种、试管婴儿、单克隆抗体、克隆动物等都是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
D.用大豆生产大豆多肽和用水产蛋白生产降血压肽均属于微生物工程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发酵工程,是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主要有三大类产品,一是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啤酒、果酒、食醋等;二是生产食品添加剂;三是帮助解决粮食问题,因此A项正确。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而利用基因工程将合成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每2000L培养液就能产生100g胰岛素,打破了传统生产的瓶颈,因此B项正确。细胞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有细胞融合(新的物种或品系、单克隆抗体),细胞核移植(无性繁殖、克隆动物),染色体工程(多倍体育种),胚胎工程(试管婴儿)等,因此C项正确。酶工程就是将酶或者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在医学上运用酶解法用大豆生产大豆多肽和用水产蛋白生产降血压肽属于酶工程,不属于微生物工程,因此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2)【◆题库问题◆】:[单选] 人工合成食用色素.是用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故又称煤焦油色素或苯胺色素。如合成苋菜红、胭脂红及柠檬黄等。偶尔食用添加一定量的人工合成食用色素的食品。并不会诱发中毒、泄泻等状况。因此,人们可以放心食用添加少量人工合成食用色素的食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食用添加少量人工合成食用色素的食品不利于人体健康
B.经常食用和偶尔食用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C.苯胺染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D.食用添加少量天然食用色素的食品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题于由“偶尔食用一定量的人工合成食品色素的食品并不会诱发中毒、泄泻等状况”得出“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的结论。B项指出经常食用和偶尔食用是不同的,因此也就破坏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故能有力地削弱题干论证。故答案选B。

(3)【◆题库问题◆】:[单选] 哥伦布很有些幸运,他以一个错误“真理”做信念,却成就了伟大的航海家的美名,甚至他至死都坚持他到达的是印度这一明显荒谬的想法,亦丝毫无损于他的光辉。而他所相信的“真理”正是托勒密的“小地球”理论,相比埃拉托色尼所计算出的“不可思议”的大地球,古人更愿意相信前者,或许,这种想法给予了哥伦布穿越大洋的勇气,“无知者无畏”在他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哥伦布相信托勒密的错误“真理”,从而穿越了大洋,这是一个关于“无知者无畏”的例证
B.托勒密的“小地球”理论为古人所接受,是哥伦布航海的动力所在,并成就了伟大的航海家的美名
C.埃拉托色尼所计算出大地球与托勒密的“小地球”相比,古人包括哥伦布更愿意相信后者
D.哥伦布坚信他将要到达的是印度,这一错误信念使他能有足够的勇气穿越大洋,这正是“无知者无畏”的表现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这段文字用哥伦布相信“小地球”的错误理论从而成功穿越大洋的故事,为“无知者无畏”作了一个最好的诠释。B.C两项没有提到“无知者无畏”,排除。使哥伦布有足够的勇气穿越大洋的原因是他相信托勒密的“小地球”理论,而不是他坚信他要到达的是印度,排除D。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题库问题◆】:[单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
A.自由民主
B.公平正义
C.社会稳定
D.以人为本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5)【◆题库问题◆】:[单选] 《天天快报》报社组织拓展训练,最后一天对所有参加拓展的员工进行考核。如果考核结果达到3分或3分以上,记为优秀。在考核之前,有几个人就成绩讨论起来。陈东说:“小军、小霞身体素质都不错,他们俩至少有一个优秀。”牛力说:“训练的时间太短,大家练习都不够,这次没有人能得优秀。”马方说:“怎么可能呢?有人以前就参加过训练,他们一定能得优秀。”假设这三个人只有一个人的猜测得到了验证,那么一定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
A.牛力说的对,参加拓展的报社成员没有人得优秀
B.没法确定对错,但所有训练成员都得到优秀
C.马方说的对,有人获得了优秀,但也有人不优秀
D.陈东说的不对,小霞没有得到优秀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翻译推理。“所有的S都是P”与“有的S不是P”是矛盾关系。据此分析,题干中牛力与马方的说法矛盾,矛盾则必然一真一假。题干假设三人中只有一人猜对,所以陈东所说必然为假,推出小军和小霞都没有得到优秀。所以选择D选项。

(6)【◆题库问题◆】:[单选] 由于诗学语言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语言的冗余性,______了那些只是为了交流的语符,语言的能指系统和表意功能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______。因此,诗歌的信息含量较之其他文体语言来说确实要更大。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抛弃 改善
B.舍弃 融合
C.放弃 提升
D.摒弃 激活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首先看第一空,“抛弃”“放弃”“舍弃”较之“摒弃”之言色彩较弱,不太适用于庄重的理论探讨场合,故比较起来,“摒弃”更为合适。再看第二空,语言在去除为了交流的语符之后,能指系统及表意功能不再淹没于与诗无关的语符当中,因而显然更加突出、生动,用“激活”更加形象。本题正确答案为D。

(7)【◆题库问题◆】:[单选]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用。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藏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将以上4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解析:文段谈及的重点是“象形”字已包含符号意义。弄清了文段陈述主体为“象形”后。也就不难确定②为第一个句子,首先介绍“象形”字的来源;而从“模拟写实”这一信息点可判断④为第二个句子,且两者构成转折关系。紧接着①是对④的进一步阐述,而③则是对“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的提升总结。D项很好地保证了话题的一致性。

(8)【◆题库问题◆】:[单选] 破解环境危机,与其探讨环保机制是否应该“垂直管理”等“权力”问题,不如探讨如何落实公民环境权利等“权利”问题,关于公民环境权利的落实问题,这是长期以来我们做得最不够的地方。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明确指出,“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在国际社会,环境权是人权的一种,许多国家已将之写入法律。 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A.公民环境权的具体定义
B.破解环境危机的有效措施
C.我国落实公民环境权的现状
D.国外关于公民环境权的做法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文段由环境危机问题引入,指出“关于公民环境权利的落实问题,这是长期以来我们做得最不够的地方”。接着借《人类环境宣言》解释了什么是公民环境权,并介绍了国外为保护公民环境权采取的举措。为照应前文“我们做得最不够的地方”,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我国关于公民环境权的不理想现状,以与国外的做法形成对比。C项与此相符。A.D项在文段中都有阐述,排除。B项没有提及文段的论述中心——公民环境权,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9)【◆题库问题◆】:[单选] 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税的征收或税率变化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另一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原先的消费或活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涉及替代效应的是:
A.我国加入WTO后,不少进口商品的税率降低,人们更多地选购这些商品
B.工资累进税率提高后,不少白领阶层选择用休息的方式来代替部分工作时间
C.1747年英国曾征收窗户税,为了避免纳税,多数人纷纷将自家的窗户堵上
D.国家开始对工业锅炉烧用的原油征税以后,不少企业纷纷更新设备或改用其他原料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替代效应的定义要点是:选择另一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原先的消费或活动。A项更多地选购这些商品没有体现对原先消费或活动的替代,不符合定义。

(10)【◆题库问题◆】:[单选] “物质无非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历史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 赖于人的意识”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 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称“唯一”。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凡是物质现象必然 有客观实在性。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 形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只要具备了“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哲学中的物质是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共性,不 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这一共性的载体。题中观点正是对物质概念的正确理解,属于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