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观法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种观法

【◆参考答案◆】:天台宗所说的十乘观法。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们在修持禅定时,会经历哪五个阶段?请以比喻具体解释。

【◆参考答案◆】:第一阶段是如"峭壁落水"之动摇觉受,心犹如从峭壁飞泻而下的瀑布,刚开始时难以调伏,自心急躁、分别念迅猛、粗大,恒时处于飘摇不定之中。第二阶段是如"山谷流水"之获得觉受。山谷里的水声势浩大、湍急奔腾,但跟峭壁落水相比,流速有明显的缓慢。到了这个阶段,心已能基本上安住下来,但时间不会很长。第三阶段是如"平原江河"之修行觉受。江河缓慢流动,从远处看好像没有动摇,只有到了岸边,才会发现它仍不舍奔流。同样,此时的心已经比较稳固,但若详细观察,还是有细小的分别念不断闪出。第四阶段是如"大海离波"之稳固觉受。从远处看大海,似乎风平浪静,没有什么波涛,与平原江河比起来更为平静,此时细微之分别念亦日渐消失,自己将心专注于任一所缘境时皆能安住很长时间,纷扰外缘也难以撼动其安住之心。第五阶段是如"山王稳固般"之究竟觉受。须弥山王始终不为狂风所动,同样,此时将心专注于任何一处,皆能自然融入此法,无需任何勤作,自然明然安住于此法中,任何分别念都无法动摇。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佛经是文字般若,对开悟没有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参考答案◆】:文字般若是指佛经和一切讲解般若义理的佛法论著和说教言论;道般若是指修证般若的实践过程、五道、十地等;实相般若是指佛陀独有的遍及一切的最高智慧。文字般若如地图和地理知识,既不是行走的实践,也不是达到目的地的真景实物的感受。但如果不掌握地理知识,没有地图,怎么确定方向、距离、路线?怎能保证不入歧途而顺畅到达目的地?文字般若和言教虽不是真般若智慧,但它都是开发、培育真智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轻视或放弃文字般若就等于想去大海彼岸的人轻视船筏一样的愚蠢。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一遍使

【◆参考答案◆】:即七见二疑二无明。七见是邪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二疑是疑事、疑理;二无明是根本无明、枝末无明。

(5)【◆题库问题◆】:[单选] 净土九品的中品人士,发的是()
A.菩提心
B.增上生心
C.出离心。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居士学佛,家里非常反对,经常砸佛像、烧经书。这些居士就认为自己发了菩提心,不能让众生依靠自己造罪,所以只好放弃学佛。这种做法对吗?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不对,这是一种不懂佛法的愚笨做法。如果去随顺他们,从而舍弃正法,断了解脱的慧命,不仅你造下了舍法罪,而且这个恶业得由他们共同承担,恰恰把他们全部推进了地狱火坑!如果你闻思过佛法,对教理有所了解,那么在遇到家人反对时,更应精进学佛,以慈悲心把功德回向给他们,让他们早日迷途知返,走上解脱之道。

(7)【◆题库问题◆】:[问答题] 根据《俱舍论》和《毗奈耶经》的观点,业因果有哪四种分类?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1)"作而积累业",这种业是做也做了,积也积了,就像故意杀害众生、邪淫、偷盗等;2)"作而不积业",虽然你是造了,但实际上没有积业,就像无意中踩死小虫等;3)"积而不作业",虽然你没有亲自做,但在阿赖耶上已经积了业,譬如自己很想杀生或者偷盗,有了这种发心,但由于某种原因,后来没有做成;4)"未作未积",这个业你既没有造,也没有积,就像走路、睡觉等无记业。

(8)【◆题库问题◆】:[单选] 六度中不受外境所惑,保持清明的心境,来判断非、邪恶的是指()
A.布施
B.持戒
C.忍辱
D.智慧

【◆参考答案◆】:D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在与别人交谈时,应该掌握哪些语言技巧?你做到了多少?这样说话,目的是为了什么?

【◆参考答案◆】:"出言当称意":谈话内容、方式,要适合对方根基意乐,值得信任。"义明语相关":说话时,应当将中心意义表达清楚。说一番话,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所有话都要紧紧围绕主题而说,让听者能清晰地理解你要阐述的意义。"悦意离贪嗔":"悦意"是指说话温和慈爱,使别人生起喜悦,乐意接受。"离贪嗔"指说话中要保持纯正清净的语言,摈弃贪嗔染污意乐,使谈吐远离贪爱、嗔恚等不正语。"柔和调适中":"柔和"指断除粗恶话语,以温和文雅的语言方式与人交谈。"调适中"指说话声调要适当,高低快慢要适中,每次说话不要太多太久,也不要太少。注重语言不是为了伪装自己、欺骗别人,而是为了帮助众生、利益众生。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个人心里发愿让所有的众生获得佛果,另一个人以慈悲心献血救济病人,二人谁的功德大?为什么?

【◆参考答案◆】:前者的功德大。尽管献血救济病人的功德也不可思议,但发愿让所有的众生获得佛果,所缘的对境不是几个众生,而是无量无边的众生;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生生世世乃至佛果;愿众生得到的不是一般的世间快乐,而是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消除的痛苦不只是一个病苦,而是轮回中的所有痛苦。这种功德无量无边,故超胜后者。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