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对认识主体的意识的肯定和论证,为文学批评的重心从()向()转移提供了理论根据。

  • A+
(1)【◆题库问题◆】:[填空题] 现象学对认识主体的意识的肯定和论证,为文学批评的重心从()向()转移提供了理论根据。

【◆参考答案◆】:文本;读者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曹刘”指是()。

【◆参考答案◆】:曹操、刘桢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应感

【◆参考答案◆】:陆机认为灵感的表现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应感之会",即灵感的畅通;一种是灵感的"六情底滞",即灵感的闭塞。灵感畅通来源于"天机",此时文笔如花;灵感闭塞,则文思枯竭,难以写出美文。陆机只强调作家灵感的主观作用,忽视了现实生活和社会习染对作家灵感产生的作用,有其片面性。而且因为时代的限制,他无法对灵感的产生作出科学的解释。

(4)【◆题库问题◆】:[多选] 叙事类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性格整体,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A.在生命性的基础上,普遍性与个性的统一
B.在哲理化的基础上,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
C.在形象性的基础上,理念性与经验性的统一
D.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丰富性与特征性的统一
E.在审美性的基础上,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A, D, E

(5)【◆题库问题◆】:[问答题] 汉代儒家文艺观相对先秦儒家文艺观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汉代儒家文艺观相对先秦儒家文艺观有两大特点:
一是保守性增强了,批评性减弱了。"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对上层统治者及其政治措施的批评,必须限制在统治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对社会的批判,不能越出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必须严格遵守"礼义"界限。
二是发展了先秦儒家文艺思想中科学的、积极的、进步的内容,作了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阐述,并充实了许多新内容,使之更趋成熟,也更为完整。如"六义"说的提出;"情、志"合一的趋势;"感物而动"思想的出现等等。

(6)【◆题库问题◆】:[单选] 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代表了().
A.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B.18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C.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D.20世纪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

【◆参考答案◆】:"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

(8)【◆题库问题◆】:[单选] 文学批评思维的审美性主要是强调在文学批评过程中要尊重文学的()
A.意识性
B.科学性
C.真实性
D.文学性

【◆参考答案◆】:D

(9)【◆题库问题◆】:[单选] 文学批评文章掌握好对象在真、善、美各方面所达到的度叫做()。
A.警策
B.分寸感
C.章法
D.规格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孔子的)“思无邪”说

【◆参考答案◆】:《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