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以“这诗属于别一世界”来赞赏的诗人是()。

  • A+
(1)【◆题库问题◆】:[单选] 鲁迅以“这诗属于别一世界”来赞赏的诗人是()。
A.冯至
B.郭沫若
C.殷夫
D.胡风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填空题] 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参考答案◆】:不能走那条路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色(文化性、本土性、本族性)

【◆参考答案◆】:1、《湘行散记》、《湘西》两本散文集,是文化的散文,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涉及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地域文化。但并非作纯客观的介绍,而是从中融入作者强烈的主观评价和鲜明的审美感情。2、两本散文集表现了作者炽热的本土性。反复抒写着他的一颗"湘西"之心,他书写湘西的历史与现实,因她是作者心中永存的一方热土。同时,作者还揭露与批判了贪官污吏的腐败。3、鲜明的本族性。湘西民族问题,一直是作者的内衷隐痛,因此他很自觉地在散文中流露出其民族倾向,反复贯串着这样的思想:为苗族人民仗义执言,洗雪强加在他们头上"苗蛮土匪"的罪名和耻辱。

(4)【◆题库问题◆】:[填空题] ()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1985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参考答案◆】:《狂人日记》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雷雨》中的天气变化对于剧情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剧情发生在一天时间内,这一天的天气就是由第一幕"郁热逼人将要落暴雨的气氛",到第二幕"天气更阴沉,更郁热",到第三幕暴风雨的来临,雷鸣电闪,到第四幕持续不断的大雨,四周一片黑暗,天气如此变化自始至终体现出一种沉闷窒息和紧张的气氛,与全剧的情绪基调相一致,且对每一幕中矛盾冲突的展示和人物心理的变化,都起到了烘托和渲染作用,加强了戏剧效果。

(6)【◆题库问题◆】:[单选] 战国策派对抗战时期的时代的看法是()。
A.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的时代
B.民主势力和法西斯势力决战的时代
C.争于力的"战国时代的重演"
D.和平正义力量和战争邪恶势力决战时代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老舍小说的取材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老舍的小说,无论是前期小说,还是后期小说,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其中,又主要选取了两类市民生活的题材:一类是庸俗、灰暗的市民生活以及相应的心态,如《老张的哲学》等;一类是被损害被侮辱的市民生活,如《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这种取材的倾向,有时是泾渭分明的,即在一篇小说中主要写某一类市民的生活,如《老张的哲学》就主要写庸俗、灰暗的市民生活;有时,则是复合形态,即在一篇小说中同时写两类市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这种取材的倾向,使老舍有效地构建了自己的"小说世界"。在这个"小说世界"了,老舍得心应手地展示了市民,特别是北京市民的生活情调、文化素养、心理动态、语言习惯,为读者,也为中国现代文坛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市民众生相"。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叶绍钧“教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刻画了一个卑怯自私、随遇而安的知识分子形象。1928年写的的长篇(),被称为新文学的“()”力作。

【◆参考答案◆】:《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扛鼎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从《这不过是春天》一剧,看李健吾戏剧创作的一般特点。

【◆参考答案◆】:1)李健吾的戏剧冲突,一般不以外部事件的矛盾冲突为主体,李健吾主张在"性格上出戏",注重表现人物自我的内心冲突。是以外部冲突为契机,来展现人物内心的冲突。因此,他戏剧中的主人公常常具有多重性格,显示出比较丰富的审美意蕴。《这不过是春天》中的厅长夫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着多重性格和复杂矛盾心理的人物形象。她也像大多数的少女一样有过青春浪漫的绮丽梦想,是追求自我的知识女性。她十年前与大学生奉允平热烈相恋,当冯允平向她求婚时,她却嫌冯允平穷而离开了他。做了厅长夫人后,一方面她安享厅长夫人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在内心又因得不到爱情的温暖受着空虚与冷寂的煎熬。这也就形成了她性格的双重性特征:她既厌恶自己没有情爱的生活,渴求昔日情人的爱,又没有勇气丢弃厅长夫人的荣华富贵飞出金丝鸟笼般的环境;她既追求纯情与挚爱,又眷恋世俗的既得利益;她既有强烈的虚荣心,又隐藏着浓烈的自卑情绪;她既可将自私的性爱化为舍己救人的无私行动(如救出冯允平),又无力挣脱现实环境的羁绊而继续沉沦。总之,她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复杂的知识女性。这种内心冲突,往往成为带动情节发展的契机。2)李健吾的剧作不靠宏深的思想内涵产生影响,而因精细的戏剧技巧为人称道。他注重戏剧情节的构制与结构的严整布局,"把情节看作戏剧的灵魂"。他的戏剧较多的是布局匀称的三幕剧,时间集中在一、两天,一般不超过三天;地点一般集中为一、两个场景。他习惯于采取希腊悲剧和易卜生式社会问题剧的锁闭式结构。把过去的戏和现在的戏结合,以现在的情节为主,以回顾往事为辅,使昔日的往事与今人今事交互作用、交互影响,从而在有限的时空内表现较为丰富的生活内容。《这不过是春天》中就将戏剧冲突集中在这一天。此刻已是厅长夫人的女主人公与往日的恋人意外重逢,而将现实与回忆穿插,使戏剧舞台上的各种冲突愈发鲜明的展现在读者和观众的眼前。结构的构建和情节的组织使冲突的表现更具张力。3)李健吾的戏剧也有明显的缺憾:李健吾是一个把追求艺术独到品格放在首位的剧作家,是一位唯美倾向的文人。因此,他的剧作都缺乏浓厚的时代气息,他的贡献主要在戏剧形式的探索。他以娴熟的技巧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他的戏剧浸透了人情世味的机锋和明讽隐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带着点书斋气和外国味的幽默、俏皮,给人以滑溜痛快,一点不涩滞的艺术美感。因此,从艺术上讲,他也是30年代一位不可忽视的优秀剧作家,但却决不是伟大的剧作家。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分析一下《堂棣之花》中的聂嫈形象。

【◆参考答案◆】:《棠棣之花》中的聂嫈,原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但在她身上散发着"五四"时期革命女性的时代气息,她实际上就是用历史和现实联合而成的一个统一而完整的象征性形象。首先,通过聂嫈形象回答了这样的重大问题:中国人民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苦难的命运?战争的根源是什么?创造必须从破坏做起,可人们应该破坏什么?对于这些问题,诗剧《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的回答是相当浮泛和模糊的。《棠棣之花》中的聂嫈比较明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她说:"自从夏禹传子,天下为家;井田制度,土地私有,已经种下了永恒争战底根本。根本坏了,只在枝叶上稍事剪除,怎么能够济事呢?"她在这里深刻地揭示了造成人民"屠戮苦"、"饥饿患"的两大根源一一帝位的世袭制与土地的私有制。并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人民只有起来革命,推翻帝制,彻底消灭私有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幸福",象辛亥革命那样"稍事剪除"是无济于事的,从而再次清醒地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聂嫈无疑就是"五四"时代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新型女性形象。聂嫈同时具有"五四"时代女性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她以"很带些男性音调"唱道:"不愿久偷生,但愿轰烈死。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歌颂正义,歌颂流血,这种生死观完全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品质。她说:"母亲在时,每每望我们享得人生底真正的幸福。我想此刻天下底姐妹兄弟们一个个都陷在水深火热之中,假使我们能救得他们,便牺牲一己底微躯,也正是人生底无上幸福。"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与二弟今宵别离,不为别离而伤感,而为自己"身非男子"而悲抑不已。但她仍表示:"姐愿化月魂,幽光永照弟",要用"生命和泪水"告慰灾民流黎,要洒雪寄情"骼骼骸骨"。无奈自己是女身,只有把"满腔勖望"托附于二弟,"去吧,二弟呀!我望你鲜红的血液,迸发成自由之花,开遍中华!"当然,从这里,也流露出她性格上的软弱,还缺乏彻底摆脱封建束缚的勇气和力量。同时她心目中所期待的"自由之花,开遍中华"的理想,应该说还是相当朦胧浮泛的。所谓建设一个"美的中国",也"仅仅是一副空架子。"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