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皎然“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的诗论观点?

  • A+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理解皎然“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的诗论观点

【◆参考答案◆】:皎然诗论关注到了这意境作品完成之后,便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即超越于表层文字和形象之外的多层的、乃到不尽的审美意味:"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情在言外,旨冥句中。"这些论述,实际上已经提示出了诗歌单的本质特征,即在意、境契合的基础上,具有超出表层文字、形象的审美包容量,能激发读者产生多层次乃至无穷无尽的审美情思。

(2)【◆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性”,是指作家的()和个性。

【◆参考答案◆】:体裁形式;才能

(3)【◆题库问题◆】:[单选] 孟子不满意摘句比附的读诗法,而提出两种解诗方法,即()
A.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
B.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C.显优劣和定品第
D.象喻式和六观法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填空题] ()的风气,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对作家的品评。

【◆参考答案◆】:品评才性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严羽的)诗有“别材”“别趣”说

【◆参考答案◆】:宋诗所缺少的正是唐诗那种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往往"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以"妙悟"和"兴趣"为其理论基础,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批评反对宋诗的这一倾向。所谓"别材",就是诗人有体现在"妙悟"上的特别才能,他以韩愈、孟浩然相比较,说明妙悟这样"别材"不同于学力。韩愈学问高出孟浩然,但严羽却认为其诗远逊于孟,这就是"诗有别材,非关书也"的注释,所谓"别趣",是就诗的审美特征讲的,这里的"趣"便是"兴趣",便是"尚意兴而理在其中",便是"兴致",是一种理趣,而不是宋诗里充斥着的道理、性理。

(6)【◆题库问题◆】:[问答题] 在文体学批评实践的语音分析层面,应当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在文体学批评的语音分析层面,应当特别注意作为形式因素的音韵与文学文体所表达的情感或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语音的选择与文学文体所获得的特定含义或氛围之间往往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文学文本中的语音变异是作者根据问题的情感色彩或处于某种理论主张的需要,改变语音原有的音调、音韵、对仗、节奏等。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论证社会历史批评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参考答案◆】:①文学是作家创作,而创作主体本身就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这个主题的潜意识里总要向他设想的读者说话,并且这个主体最终希冀能获得某种程度上的社会的公认和奖赏。②文学作品本身与社会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所再现或表现的内容都直接或间接自社会生活。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具有交际的功能,创作中所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段,如象征、对比等,也必须以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为参照。③文学作品一经诞生,必然要回到社会中去。从接受的角度讲,文学作品只有被人阅读才有存在价值。并且一部作品的成功或流传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④简言之,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三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

(8)【◆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诗言志”提出的大概时间和具体内涵。

【◆参考答案◆】:
关于"诗言志"提出时间问题,大多学者认为《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比较可靠,而襄公二十七年是公元前546年,大约在春秋末战国初年。先秦时期人们对"志"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所谓"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历代文人往往把"志"解释为合乎礼教规范的思想,而以"情"为与政教对立的"私情",遂产生了我国文学批评中"言志"与"缘情"的对立。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刘勰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文心雕龙》有20篇专论文体,涉及文体34种,把当时出现的文体都论及了。(2)刘勰把所有文体分为"文"与"笔"两类。文是指偏向抒情言志、文学性较强的文体;笔是指学术性较强而又不重音韵文采的作品。体现了当时对文字作品文学性和非文学性的区分。(3)文体论部分的具体写法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体例进行。具体地说,即叙述文体的源流演变,解释文体名称的内涵,选出某一文体的代表性作品,总结某一文体的写作要求。四者结合,形成了文体论史、论、评三者合一的写作特色。(4)刘勰的文体论全面总结了历代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是刘勰全部文学理论的基石。

(10)【◆题库问题◆】:[单选] 《复仇》中“无血的大戮”是指()。
A.路人围观裸身男女,虽未使用利刃,却分明是一种杀戮
B.统治者以旧礼教教化国民,令其愚昧冷漠,此是不见血的"吃人"或杀戮
C.裸身男女毫无动作,以致路人因无戏可看而"干枯到失了生趣"
D.裸身男女在旷野上拥抱,他们在表达生命力

【◆参考答案◆】:C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