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出身的麦家和莫言都是当代著名的作家。”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1)【◆题库问题◆】:[单选] “农民出身的麦家和莫言都是当代著名的作家。”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农民都是作家
B.有的农民是作家
C.作家都是农民
D.作家都不是农民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麦家和莫言既是农民,又是作家,说明有的农民是作家。故选B。

(2)【◆题库问题◆】:[单选] 在某幼儿园安排行政人员代替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培训,该做法()。
A.合法,幼儿园有选派培训学员的权利
B.合法,幼儿园有管理教学事务的权利
C.不合法,侵犯了教师进修培训的权利
D.不合法,侵犯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利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分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托班幼儿园吃饭时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不肯张嘴或不肯咀嚼吞咽。为解决这个问题,张老师想了很多办法。一天中午吃饭时,张老师端了一碗饭菜,边示范边夸张地说:“我是大老虎,嘴巴张很大,牙齿咬得快,一会饭菜吃光光!”鼓励幼儿和老师一样做大老虎。在进餐巡视时,张老师一会儿对吃得快的宝宝说:“嗯,原来这里有一只大老虎,我喜欢你!”一会儿又走到另外一个宝宝身边说:“这只老虎吃的真香呀!”有时还在“大老虎”身上贴个贴纸……慢慢地,幼儿爱吃饭了,也会吃饭了,把饭含在嘴里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张老师还发现,每次吃饭璐璐还习惯用手擦嘴巴,所以吃完饭后,她的衣袖总是粘有很多菜汁,一天吃鸡腿,张老师特意在璐璐的桌子上放一条干净的小毛巾,让璐璐记得将沾满油腻的小手在毛巾上擦一擦,所以那天璐璐的衣袖很干净。从那以后,每到吃饭时张老师总会给璐璐准备一条毛巾,璐璐养成了随时用毛巾擦拭嘴和手的习惯,衣袖总是干干净净的。

【◆参考答案◆】:张老师的行为符合素质教育观,值得肯定。首先,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材料中张老师为了让幼儿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通过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并辅助小动物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加幼儿自己动手吃饭的兴趣和机会,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培养幼儿良好品质,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其次,张老师确立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实施启发教学。张老师采用各种教育方法,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如何大口吃饭的兴趣,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材料中张老师通过强化幼儿正确吃饭的行为,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吃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张老师不仅关注全体幼儿,还关注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从儿童的个性出发,对其进行教育。材料中的璐璐吃饭容易弄脏小手,张老师有针对性地给璐璐毛巾擦手,体现了针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总之,张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很好地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实施的相关知识 。

(4)【◆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选项中,与“三角形——几何图形”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矩形——椭圆形
B.菱形——六边形
C.圆形——三角形
D.梯形——四边形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真包含于关系,三角形真包含于几何图形,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是真包含于关系。

(5)【◆题库问题◆】:[单选] 某次捐款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调查,可以确定是周吴郑王中的两个人捐的。询问四个人时,周说:不是我捐的;吴说:是王捐的;郑说:是吴捐的;王说:我肯定没有捐。经过查证,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那么,下列断定中可能为真的项是()。
A.周王所捐
B.郑王所捐
C.郑吴所捐
D.郑周所捐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吴的话和王的话具有矛盾关系,必然有一个是真另一个是假的。根据已知条件,显然,周和郑也必然有一个是真另一个是假的。由于吴的话和王的话具有矛盾关系,所以,我们先从周和郑必然有一个是真另一个是假的来考虑。如果周假郑真,则捐款人是周并且是吴,显然没有这样的选项。反过来,如果周真郑假,则捐款人不是周,也不是吴。只能是郑和王。

(6)【◆题库问题◆】:[单选] 《千金方》是唐朝杰出医学家()的著作。
A.李时珍
B.孙思邈
C.华佗
D.张仲景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孙思邈,唐朝医学家,被称为“药王”,著有《千金方》。李时珍,明朝医学家,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华佗,东汉名医,创制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和医学体操“五禽戏”。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被称为“医圣”。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7)【◆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成长是美丽的,它一路走着,一路抛撒着缤纷的花朵;成长是神奇的,它引领着我们,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成长是忧伤的,它意味着一次次告别的仪式,和亲人,和自己……

【◆参考答案◆】:成长的道路 成长总是痛并快乐着的,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经历种种的考验。或是为自己的学业不理想而苦恼,或是为自己的痘痘发愁,或是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感到委屈,又或是为了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心里有了心事,薄薄的日记本也多了一把小小的锁,说话做事多了一份谨慎,少了一份往日的天真与冲动。不知道是不是人越长越大,其所要承受的压力便越来越多,做事就不可以像幼时那般简单过于顺利。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并不再沉迷于往日的游戏,小时候过家家早就为我们所陌生。小时候的勾勾手一百年不会变,对我们来说也成了一场笑话。现在我们不再随便给人任何承诺,而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在蓦然回首中才发现这一切早已离我们远去。成长,就好比人生中的一艘小船。有时平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但我的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也经历各种风波。对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生活是多么的轻松,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身边根本没什么烦恼。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课业不断变重了,交际圈子变广了,心中压力也变大了。如果是小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人责怪我,父母会为我“导向”。可现在的我,长大了,懂事了,要适应独立了,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三思而后行。这与小时候那悠闲自在的日子也渐渐拉开了距离。但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也收获了许多。小时候,身为孩子的我,虽然生活会自在些,可是我却处处受着长辈与他人的约束,走路时,有父母搀着,摔到了,由父母扶着。但我知道,现在自己长大了,要独立面对了,要独立承担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成功?我的成长之舟,行驶得虽然不稳,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澎湃,但也正是各种各样的风涛骇浪,才让我学习到不少,锻炼了不少,通过我这成长的旅途,我才真正了解到成长的意义,人生的意义。

【◆答案解析◆】:考查写作能力。

(8)【◆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选项中与“砚台—端砚”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A.北京—故宫
B.拉萨—西藏
C.苹果—水果
D.文具—钢笔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题干考察包含关系,砚台包含端砚;D项文具包含钢笔,故选D。

(9)【◆题库问题◆】:[单选] 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学生具有被尊重的权利,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所以张老师的做法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人格伤害,故选B。

(10)【◆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作者认为读万卷书的人很少,原因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这里的“空气”具体指什么?读书的意义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其实是对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然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既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不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   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夜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惟有不恤声名的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工。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

【◆参考答案◆】:这里的“空气”指读书的氛围,一方面读书的人日渐稀少,另一方面读书人处于好利的环境中,最终导致“空气缺乏”,读书氛围不佳。

【◆答案解析◆】: 分析文章第一段,作者提到“读万卷书日见其少”,指出最浅显的原因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第二段中提到“读书空气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读书的人愈少愈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最后一段提到“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可见“好利”也影响着读书氛围。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