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学汇刊》第一集记绛云楼买宋版《汉书》、《后汉书》的故事,据说初时缺《后汉书》两本,遍嘱书贾,大索天下,一直没有消息。

  •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古学汇刊》第一集记绛云楼买宋版《汉书》、《后汉书》的故事,据说初时缺《后汉书》两本,遍嘱书贾,大索天下,一直没有消息。一天傍晚,某书贾泊舟乌镇,买面作食,面店主人从败簏中取出旧书两本,将为包裹,微睨之,宋版《后汉书》也。书贾大喜,只是首页已缺,问之主人,知道刚为邻翁裹面以去,结果又把这一页也追了回来。这段文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为中心理解题。A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词句符合材料中书贾费尽心力寻书不成,却在无意中获得的语意,写出了书贾如释重负的心境。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在困难时一种办法不行时,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是说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B.C.D三项均与题干语意不合,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2)【◆题库问题◆】:[单选] 四名运动员参加米接力,他们100米速度分别为、、、,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他们跑400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行程问题基本公式,

(3)【◆题库问题◆】:[单选] 自从1964年我国开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很多研究者对杂交水稻的探索_________,1981年,有研究者提出了利用自然两用系的设想,即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制种,短日低温下繁种,一系两用。到2010年底,我国共有427个两系杂交水稻通过省级或国家的品种鉴定。因此,在我国发展两系杂交水稻已是_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日中天 重中之重
B.独领风骚 势不可挡
C.方兴未艾 一往无前
D.和而不唱 大势所趋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空,首句指出从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横线之后指出1981年提出新的研究设想,空格表示从开始研究到1981年之间杂交水稻的探索情况,虽然开始研究,但是都没有提出新的设想,“和而不唱”指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符合文段意思。A项“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程度过重,这个阶段还没有到达十分兴盛的程度,排除A项。B项“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横线之前的主语为“很多研究者”,搭配不当,排除B项。第二空,表示我国发展两系杂交水稻符合现在的形势,“大势所趋”符合语境,对应D项。C项“一往无前”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主语通常为人,与“发展两系杂交水稻”搭配不当,且文段不强调勇敢无畏,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D。

(4)【◆题库问题◆】:[多选] 2011年7月26日,中国载人深潜海试现场传来捷报,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下列选项中,关于此次试验表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既定目标,最大下潜深度超过5000米
B.深潜是由“神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的
C.这次载人深潜海试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
D.我国是第二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参考答案◆】:A C

【◆答案解析◆】:B选项错误,2011年7月26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下潜至5038.5米,顺利完成本次5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D选项错误,自从2010年,“蛟龙”号成功下潜到3759米之后,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故正确答案为A.C。

(5)【◆题库问题◆】:[单选] 龙马负图、神龟载书,远古时代河图洛书的传说,数千年来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河图出于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人们对它已是_______,而洛书出于何处,一直_______,没有定论。()
A.无可厚非 莫衷一是
B.了然于胸 疑窦重重
C.如数家珍 扑朔迷离
D.妇孺皆知 影影绰绰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第一空,“河图出于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这件事情是人尽皆知的,“无可厚非”主要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表意不当,故首先排除A项。“妇孺皆知”本身含主语,而原句“人们对它已是……”也包含主语“人们”,故排除D项。“了然于胸”与“如数家珍”都可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第二空,“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疑窦重重”指有很多使人怀疑之处,文中说“没有定论”,表明“洛书出于何处”这件事情有很多说法,但每种说法都有可疑之处,因此无法下定论,可见用“疑窦重重”更合适。故本题答案为B。

(6)【◆题库问题◆】:[单选] 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逆向思维的是:
A.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
B.以某一复杂问题的形成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组合成新问题
C.以某一复杂问题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结果的各种原因
D.将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稍加扭转,“歪打正着”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是“属于型”。要求从四个备选项中找出属于“逆向思维”的一个选项。分析定义可知,要归类于“逆向思维”,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2)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3)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A项所说“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隐含: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属于“逆向思维”。所以,正确选项是A。

(7)【◆题库问题◆】:[单选] 高大:矮小 与()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A.黑色:白色
B.男人:女人
C.明亮:昏暗
D.失去:得到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高大和矮小是反义词的关系,且两者都是形容词。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黑色和白色都是名词,因此不是反义词,只是颜色里面的其中两种,并列关系,和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B项:人的性别不是男人就是女人,矛盾关系,和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C项:明亮和昏暗是反义词,且两者都是形容词,和题干逻辑关系一致;D项:失去和得到虽然反义词,但是动词,题干是形容词,因此没有C好。故正确答案为C。

(8)【◆题库问题◆】:[单选]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出的是: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镇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8.2%;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A.2012年城镇男性人口数量大于城镇女性人口数量
B.2012年本地农民工的增加量小于外出农民工的增加量
C.在不存在人口跨境流动的前提下,2026年中国大陆人口15-59(含不满60周岁)人数最多比2012年多22287万人
D.2012年乡村人口转移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的数量最多不超过1434万人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中“可以推出的是”确定本题为综合分析问题,可逐项分析选择出可以推出的一项。A项:因为材料中并没有划分城镇男性人口和城镇女性人口,所以错误;B项:根据材料最后一段,本地农民工增长量=万人(采用百化分估算:),外地农民工增长量为983–500=483万人,500>483,错误;C项:根据材料第三段,在2026年,原本(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的22287万人,会进入15~59岁(含不满60周岁)的范围,所以会让15~59岁人口数量增加22287万人。但是原本(2012年末)45~59岁(含不满60周岁)的那一批人,也会老去,所以15~59岁(含不满60周岁)的人口除了有增加,也会有减少的部分,故最多比2012年多22287万人,正确;D项:根据材料第一段,2012年末,乡镇人口同比减少1434万人。若减少的乡镇的人口数量全部转到城镇人口,则从乡镇人口转移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的数量为1434万人。而此时未考虑出生与死亡人数问题,若2012年乡村转进城市的人口中出生人数大于死亡人数,则乡村人口转移进城市人口的数量应多于1434万人,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9)【◆题库问题◆】:[单选] 2001~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数目增加最多的年份是:
A.2006年
B.2004年
C.2003年
D.2001年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单选] 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切忌空泛、笼统、不着边际。约翰·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中剖析了记者采访时向访问对象提出诸如“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弊端,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由此可以推出:
A.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筒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
B.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那些空泛、笼统的提问
D.诸如“您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除非,否则不这个关联词可翻译为:后→前的形式,因此,题干最后一句话翻译为:回答了→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第二步:翻译选项。A项: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是否能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原文当中完全没有提到过,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排除;B项:可翻译为:没法回答→没有(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否前→否后,与题干的翻译形式不一致,排除;C项:可翻译为:回答→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与题干翻译形式一致,符合题意;D项:说因为采访对象抓不住要点而做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原文说的是采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不等同于泛泛或言不由衷,属于概念的偷换,并且这么回答的原因是什么题干也没有提到,排除。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