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批评文章用对话式文体写成的有()

  • A+
(1)【◆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文学批评文章用对话式文体写成的有()
A.别林斯基《在书店里偷听到的文学谈话》
B.吴亮《自动的艺术,还是主动的艺术》
C.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D.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
E.秦牧《艺海拾贝》

【◆参考答案◆】:A, B

(2)【◆题库问题◆】:[单选] 波德莱尔的批评著作《对几位同时代人的思考》属于()
A.论著体评论
B.随笔体评论
C.对话体评论
D.序跋体评论

【◆参考答案◆】:B

(3)【◆题库问题◆】:[问答题] 你是如何看南宋词论家对苏词的不同评价。

【◆参考答案◆】:
两宋间陈师道说"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清照说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但南宋时的胡寅、王灼、范开、刘辰翁等人对苏词评价极高,认为"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前者主婉约,后者主豪放。表面上看是不同词派之争,实际上是对词的本质特点的认识不同,前者认为词"别是一家",不同于诗;后者则认为词和诗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各自都有道理,词毕竟不同于诗,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但词是从诗演化而来,又有密切联系,不可截然分开,因此各执一端的观点就失之片面。其次,两派之争与时势有关,前者处两宋间,民族矛盾还不十分尖锐,而南宋时的民族矛盾已十分尖锐,从创作实践来看,南宋时是以豪放派词为主流,许多作家创作了不少激昂慷慨的爱国主义词作,因此南宋词论多主豪放,多推重苏词。另外从是否协律来看,涉及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过分讲音律,就会影响思想情感的表现,东坡才思横溢,是音律所缚不住者,故王灼说"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但东坡不是不懂音律,不是不遵守音律,他的许多婉约词还是协律的。东坡词在题材的开拓上是有历史贡献的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摄兴观群怨于一炉”

【◆参考答案◆】:
王夫之认为"兴、观、群、怨"四者不是各自独立而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互相补充的;兴中可观,观中有兴,群而愈怨,怨而愈群,四者配合而使之更有艺术的感染力量,每一方面只是一个特殊的角度而已。因此对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来说,随着读者情况不同,各人从中所体会到的内容也往往各不相同。如《关雎》本是一首写爱情的兴诗,但又可以起到"康王宴朝,而即为冰鉴"的"观"的作用;《大雅·抑》本是讲周王朝如何才能修德守礼,安排政治谋略,以从中观政治得失,但谢安又可以从其振兴朝纲、统一祖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欣赏其诗而发兴,以"增其遐心"。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叶燮关于形象思维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1)关于创作思维规律的探索是叶燮《原诗》的重要内容,他明确提出了"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的主张,第一次把"形象"与"思维"结合起来讨论,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形象思维"的概念非常接近。(2)叶燮认为创作思维与一般逻辑思维不同,具有特殊的规律。(3)他要求"泯端倪而离形象",不是说无需形象,而是说不能自然主义地实写生活中的"理、事情"。(4)创作思维要"以情为主",融化在具体的艺术之中,但"情"必须合乎"理",所以那些充满感情色彩的理智议论,也可以进入创作并加以艺术化,创作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是彼此融合,情理合一的。(5)要积极调动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着重于艺术境界的创造。

(6)【◆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叶燮的诗学思想。

【◆参考答案◆】:
叶燮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对复古模拟和强调发展变化的"正变"说。他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变,诗歌也在变,而且"变"总是愈来愈进步的,他说"譬诸地之生木然,《三百篇》则其根,苏、李诗则其萌芽由蘖,建安诗则生长至于拱把,六朝诗有其枝叶,唐诗则枝叶垂荫,宋诗则能开花,而木之能事方毕。"
二是推崇杜甫、韩愈、苏轼,提倡"温柔敦厚"。
三是论诗歌的理、事、情三要素。
他说"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矫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这是就客体方面而言,理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它发生之后,就表现为一定的具体的"事";
而每一事物又有它自己特殊的情状,这就是"情"。这三者又有"气""总而持之""条而贯之","气"即事物内在生命力,三者依赖"气"而为用。四是论作家的"胸襟"和"才、胆、识、力"。这是就主体而言,才,指作家的才能;胆,指作家的艺术胆略;识,指作家的认识能力;力,指作家的艺术功力和气魄。这四者以"识"为先。最后,论诗歌的审美本质和艺术思维的特点。他认为"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粲然于前者也。"这是说诗歌中的事和理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审美形象表现出来的,对诗歌的审美特征有清醒的认识。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苏拭的)“随物赋形”说

【◆参考答案◆】:苏轼文艺思想的一个突出方面是注意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就文而言,他要行文自然,反对务奇求深和雕琢经营。反映在具体的形象描写上便是"随物赋形",就是说根据事物本身自然地描绘出其形状,强调主体创作时与对象的一种顺应自然的关系。就诗而言,推崇"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也是讲诗歌要自然天成,冥于造化。

(8)【◆题库问题◆】:[多选] 抒情类文学作品的复述往往()
A.提要钩玄
B.加入批评体验推想
C.传达原作的哲理
D.理清情节线索
E.传达意境之美

【◆参考答案◆】:B, E

(9)【◆题库问题◆】:[单选]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的()
A.经济价值
B.政治倾向
C.审美倾向
D.哲学价值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文体学批评

【◆参考答案◆】: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性质入手,对其作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