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纠纷相当于垄断对于 ()

  •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 对于纠纷相当于垄断对于 ()
A.调解 市场
B.经济 价格
C.磋商 议会
D.劳动 权力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将选项逐一代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A项中前面部分是对应关系,两者构成动宾结构,后面部分是对应关系,两者构成动宾结构;B项中前面部分是对应关系,两者构成名词短语,后面部分无明显逻辑关系;C项中前面部分无明显逻辑关系,后面部分无明显逻辑关系;D项中前面部分是对应关系,两者构成名词短语,后面部分无明显逻辑关系。第二步:逻辑关系相同即为答案。根据第一步可知,逻辑关系完全相同的是A项。故正确答案为A。

(2)【◆题库问题◆】:[单选] 德国和瑞士的专家经过研究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餐具颜色能直接影响食欲,红色餐具可降低人们40%的食欲,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红色是极具攻击性的色彩,用红色餐具盛放食物往往会让人难以下咽,因为在潜意识中人们会给自己发出不能吃红色餐具中食物的心理暗示,从而令食欲下降。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断的是:
A.快餐巨头常在大堂中使用大片鲜亮的红色图案,并没有影响快餐销量
B.红色易使人产生紧张感,暴饮暴食是人在精神紧张时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C.试验表明,使用红色水杯者比使用蓝色水杯者平均饮水量要减少44%
D.红色预示着不安和担忧,人们看到红色餐具会本能地担心食物有危险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餐具颜色能直接影响食欲,红色餐具可降低人们40%的食欲。论据: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红色是极具攻击性的色彩,用红色餐具盛放食物往往会让人难以下咽。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题目要求找出最能质疑论断的选项,即说明红色餐具不能降低人们的食欲,属于削弱论点题型。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说的是销量,与人的食欲无关,并且A项说的是大堂中大片的红色图案,而题干中说的是餐具是红色的,因此属于无关选项;B项红色会让人产生紧张感,从而导致人们为放松精神而暴饮暴食,直接否定了论点“红色餐具会降低人们的食欲”;C项提供的试验数据说明红色餐具有降低食欲的作用,加强论点;D项人们看到红色餐具担心食物有危险可能导致的结果是食欲降低,加强论点。

(3)【◆题库问题◆】:[单选] 与形象相比,声音更是一种让人甚感扑朔迷离的东西。记得几年前一次上课,我突然感觉好像被自己营造的诗意场景带入了云端。那一瞬间,我忘掉了自己,教室里的同学似乎也变得_____.华光普照的水光潋滟之间,似乎只有声音的涟漪在教室上空_____,其他一切不见。这是一种袅袅上升的声音,是一种与一切物质现象相剥离的明朗或华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先看第一空,应填入一个表示不真实的词,“虚无”合适;再看第二空, “飘荡”指在水上浮动,与前卫的 “涟漪”正好呼应,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4)【◆题库问题◆】:[单选] 相较于2011年,2012年乡村就业人员的变化为: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镇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8.2%;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A.增加904万人
B.减少904万人
C.增加1472万人
D.减少1472万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中“乡村就业人员变化”和材料第二段“全国就业人员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增加1188万人”,可求得乡村就业人员变化,需用总增加–城镇增加。故本题为简单加减计算问题。2012年乡村就业人员变化为284–1188=–904,减少904万人。故正确答案为B。

(5)【◆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哪项属于科技对学术的消极影响?()科技对学术进程影响巨大,影响中国学术进程的科技活动,有三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纸的发明,二是印刷技术的普及,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古籍数字化为其中之一)。前二者对学术的巨大作用已被历史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左右学术的趋向也初露端倪。不过,人们在认识科技与学术的关系时,往往关注积极方面。比如人们认为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和文学的繁荣;汉末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极大地促进了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雕版印刷的积极作用也被充分认识。两末时期的刻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育文化传播,并且作为一种产业加速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都市文化的布局,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_________________。不讲或少讲并不等于存在,事实上早在北宋,苏轼等人已经开始思考印刷流行对文人的影响。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对此问题,叶梦得亦颇有体悟。其《石林燕语》指出刻本书籍广泛传播后的两个弊端:一是读书人育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刻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感知数学化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虽然也对学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逆转。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数字化进程,可能有两个特点:一是数字化感知最终取代纸本书籍,二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历史来看,纸书取代简牍,印刷取代抄写,都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经济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改进的支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比如纸张起初很稀有,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用,随着技术改进、成本降低,纸张才逐渐普及。二是因为观念的变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末魏初重简轻纸,对粗糙的纸张并不认同,纸的应用往往与俗文化连在一起。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替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刻本取替写本则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之后方才完成,均完成了较长的一段时期。可以设想,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电子出版得到官方认可,电子文献征引获得“合法性”,各种电子书籍和电子商品全面普及等等,均需漫长的时日。
A.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成文化普及
B.两宋刻书作为一种产业加速商业经济的发展
C.印刷术的推广促进教育文化传播
D.刻本流行使得据以刊刻的抄本反而不被重视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第二段“科技与学术的积极关系”可知,A.B.D项在此范围内。只有D项,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表述的是“消极影响”。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6)【◆题库问题◆】:[单选]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当固体与流体有相对运动时.物体除受到一定阻力外,有时还可能受到与相对速度方向垂直的力。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发角球时,可以发出"香蕉球”-—球飞到球门前方时会拐弯进入球门,如图(俯视)所示、这是因为()。
A.球向前飞进时,绕重心顺时针方向旋转,球外方空气相对流速比球内方小
B.球向前飞进时,绕重心顺时针方向旋转,球外方空气相对流速比球内方大
C.球向前飞进时,绕重心逆时针方向旋转,球外方空气栩对流速比球内方小
D.球向前飞进时,绕重心逆时针方向旋转,球外方空气相对流速比球内方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香蕉球在球门前向球门方向偏转,则外测压强大,内侧压强小,即外放空气相对流速比球内方小,则外侧球转动的切线防线与球运动防线相反,内测相同,即顺时针转动。故正确答案选A。

(7)【◆题库问题◆】:[单选] 2,6,11,18,29,()
A.41
B.48
C.45
D.59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故正确答案为B。

(8)【◆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经过认真研究,教练组认为,迎战这样的对手,“紧逼”莫若“联防”好
B.建国后,大批留学生专家回国,从而开展了国际前沿的研究项目
C.尽管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困难,但黑暗已经过去,毕竟黎明就在前面
D.且不说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路要走,何况达到标准以后我们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用词重复,“莫若”表示没有、无,已经表达了紧逼比联防好,后面那个“好”多余;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原因或结果,但“黎明就在眼前”并不是“黑暗已经过去”的原因或结果;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且不说”之后要继续表达递进的条件,应该用“更何况”才能匹配这个程度。故正确答案为B。

(9)【◆题库问题◆】:[单选] 实数:木耳
A.长江:河流
B.硕士:法官
C.黄山:牛顿
D.燕雀:鸿鹄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两词间的逻辑关系。实数和木耳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词语,题干两词间无任何逻辑关系。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为包容关系,B项为交叉关系,D项为对应关系。与题干规律相同的只有C项的黄山和牛顿,无任何逻辑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10)【◆题库问题◆】:[单选] 某县召开人大会议。办公室的刘秘书接到一项会务安排任务,要求他在为期4天的会期中将7个专题会议(“环境”“经济”“文化”“社会”“教育”“政法”“交通”)安排好顺序和日程。具体要求是: (1)每天安排1—3个专题会议,每天的会议也需明确前后顺序 (2)“社会”专题的会议安排在第二天 (3)“环境”和“教育”专题的会议安排在同一天 (4)“社会”专题会议安排在“经济”专题之后,在“文化”专题之前 (5)“文化”专题会议安排在“环境”专题之前,在“政法”专题之后若“环境”专题会议安排在第三天,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政法”专题会议安排在第一天
B.“文化”专题会议安排在第二天
C.“经济”专题会议安排在第三天
D.“交通”专题会议安排在第四天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将7个专题会议的议题先后顺序进行一个排列,可知顺序为经济、社会、政法、文化、(教育、环境),同时教育和环境顺序未知,交通顺序未知,第二天为社会,则第一天为经济,第三天为教育和环境,未知顺序的为政法、文化和交通,因为每天最多3个议题,可知政法必在第二天,文化可能在第二天和第三天中的其中一天,据此第四天无安排,只可能是交通,因此“交通”专题会议安排在第四天。故正确答案为D。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