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从鉴赏诗歌的角度.开宗明义地把“要义提了出来:“文之难,而诗之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

  • A+
(1)【◆题库问题◆】:[填空题]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从鉴赏诗歌的角度开宗明义地把“要义提了出来:“文之难,而诗之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而后可以言诗也。”

【◆参考答案◆】:味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姚鼐(或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理论。

【◆参考答案◆】:(1)桐城派是清代最正统的散文流派,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人时序相接,同为安徽桐城人,人称"桐城三祖",其中姚鼐为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理论代表了桐城派的基本理论。(2)主张写作过程中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相济"。第一,"三相济"说直接渊源于方苞的"义法说",方苞的"义"是指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法"则是指文章法则,姚鼐则在方苞的基础上,把"雅洁"作为评价内容和文辞两方面相统一的最高艺术审美标准。第二,"三相济"说,历史地植根与宋学与汉学论争之学术风气之中而有所折衷,宋学指的是清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汉学即考据学,可见他讲考据,重在义理,归在词章,意在折衷,以助文之境为考据,以文章之学为鹄的。第三,"三相济"说,深刻地表达了他认为文章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真知卓识。(3)重视文章构成中"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要素。第一,姚鼐的八要素直接渊源于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的散文艺术四要素。第二,姚鼐在刘大櫆的基础上作了更加系统、深刻和辩证的论述,从创作过程看,"神、理、气、味"指的是艺术构思,"格、律、声、色"指的是艺术传达;从创作成果看,"神、理、气、味"指艺术精神,"格、律、声、色"指艺术形式。姚鼐之所以强调二者的结合,这和他重视创作主体的循才运法、执法杨才的见解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4)首创散文风格学上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第一,姚鼐在"阳刚阴柔"说,是历代艺术哲学思维的审美积淀,《周易》、《文心雕龙》、《沧浪诗话》都有相近论述。第二,此说是他对"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的层层交织、精粗错综而网结的绚丽艺术风格的精当概括,揭示了形成两种美学风格的基础是作者特殊的才性和文章神气声色的结合,也就是人的风格和艺术风格的统一。姚鼐认为阳刚阴柔可以偏胜,但不可偏废,姚鼐本人更为推崇阳刚之美。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20世纪文学批评是在怎样的哲学背景下产生的?

【◆参考答案◆】:在批判古典哲学的前提下,20世纪形成了众多的哲学流派,它们各辟新径,呈现出多元和渗透的趋势。与文学批评关系密切的是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哲学分支中的科学哲学。(1)分析哲学,主要观点是:一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他们把本体论、认识论乃至伦理学等问题都当作语言问题加以研究;二是推崇分析方法,将分析方法应用于语言,以揭示语言的基本要素及其联系方式。正是在分析哲学的倡导下,20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哲学关注的对象由主客关系或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转向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问题成为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代表人物是维特根斯坦。(2)现象学,其创始人是胡塞尔,现象学倡导"回到事实本身",一切实在事物都必须按照它们在我们心中的面貌作为纯粹的"现象"来对待,对于文学批评而言,现象学对认识主体的意识的肯定和论证,为文学批评的重心从文本向读者转移提供了理论根据。海德格尔则将历史引入现象学。(3)科学哲学,波普提出了证伪理论,认为科学的精神不是在坚持不懈的批判过程中寻找真理,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思维。批判与探索成为20世纪人文科学包括文学批评的基本精神。20世纪的哲学是一个大分化、大融合的过程,它们相互对峙、抗衡,同时又相互渗透、合流,从而推动了哲学的乃至整个人文科学的更新。

(4)【◆题库问题◆】:[单选] 孟子不满意摘句比附的读诗法,而提出两种解诗方法,即()
A.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
B.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C.显优劣和定品第
D.象喻式和六观法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并总结了前人创作与文学理论的经验,写作了《文赋》。(2)《文赋》论述了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是:意与物的关系;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强调创作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从理论上提出创新,反对抄袭;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述了自然景物之多变与文体多样性的关系;分析了文学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常犯的几种毛病。

(6)【◆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魏晋玄学中言意之辩与文艺美学的联系。

【◆参考答案◆】:
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首先对后人把握审美观照的特点,提供了启发。启发人们认识到审美观照往往表现为对于有限物象的超越。审美观照离不开具体物象,但又不受具体物象的局限,而是要伸向无限的宇宙、历史、人生。启发人们认识到,审美观照往往表现为对于概念的超越。或者说人们的美感往往是不能用概念来表达的。其次,对于文学艺术家认识艺术形式美和艺术整体形象之间的辨证关系,给了很大启示。艺术的形式美不应该突出自己,而应该否定自己,从而把艺术的整体形象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唐代皎然在《诗式》中说"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最后,这种言、象、意的理论,还为后世的"意境"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如何用有限的语言去塑造虚实相生的形象,从而获得无穷的意蕴。

(7)【◆题库问题◆】:[单选] 沈德潜的论诗著作是()。
A.《说诗晬语》
B.《渔洋诗话》
C.《随园诗话》
D.《姜斋诗话》

【◆参考答案◆】:A

(8)【◆题库问题◆】:[单选] 鲁迅的《野草》属于()。
A.戏剧集
B.杂文集
C.散文诗集
D.小说集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评价王充的文学理论?

【◆参考答案◆】:(1)王充的文学理论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代表了当时文学理论的成就。(2)王充的某些观点也有片面的地方,如一味反对想象和夸张等,忽略了文学艺术的特殊性。(3)王充的文学理论至今仍给我们以启发。

(10)【◆题库问题◆】:[单选] ()是中国新诗中表现生命意识最自觉最充分的一本诗集
A.《昨日之歌》
B.《大堰河》
C.《北游及其他》
D.《十四行集》

【◆参考答案◆】:D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