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

  • A+
(1)【◆题库问题◆】:[填空题] 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

【◆参考答案◆】:黄遵宪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太阳社()年1月成立于(),创办有《()》。

【◆参考答案◆】:1928;上海;太阳月刊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参考答案◆】:1、纵观王统照从20年代前到40年代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到,他的艺术风格有着比较明显的数度转变,而对于象征的艺术手法,他始终都未释怀。以《沉思》为代表的早期小说,以女人体模特儿象征艺术之美。2、作者的暗示和象征往往失之虚玄。《沉船》的象征意味比起《沉思》多了点凝重。3、现实主义的力作《山雨》标志着王统照从早期的象征趋向写实的重大转变。《山雨》展现的广阔生活画面正是当时中国现实"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象征。写实与象征较为融洽的结合。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京味话剧”

【◆参考答案◆】:老舍是京味话剧源头,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其次是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再次是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最后是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龙须沟》、《茶馆》等代表作是北京话以其惯有的幽默犀利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后来者王朔也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

(5)【◆题库问题◆】:[单选]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句名言的出处是()。
A.《离婚》
B.《奔月》
C.《伤逝》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从《一九八六年》到《活着》,余华小说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你认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90年代后,余华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小说主题也经历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从暴力叙事下的历史批判逐渐转向苦难与命运的叙述,逐渐呈现出"乐生主义"的色彩。从《在细雨中呼喊》的"苦难中的温情,到《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温情地受难",他开始"展示高尚",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暴力和死亡,不仅真实记录了诸多小人物的平凡人生,而且在创作方法上也愈加趋向于现实主义。但总体而言,余华创作的主题话语,自始至终都写作《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时,余华刻意回避了以往的心理描写,转而以客观冷静的叙事姿态,忠实记录了福贵和许三观等小人物的言行举止。在《活着》中,每当福贵快要被丧失亲人的痛苦击垮时,他的内心并没有滔滔不绝。相反,余华借助叙述节奏的变化,让福贵在对"我"讲述亲人死亡故事的同时,悄然缓解了内心的痛苦。更加重要的是,由于余华领悟了写作和生活的一致性,所以,他放弃了早年用写作对抗生活的叙述方式,转而通过福贵坦然面对残酷人生的态度,表达了对于生活的回归。在这里,余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作家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他通过这部作品证明,写作永远不可能高于生活,它和生活一样,都是对命运的完成。当余华否定了自己过去把写作置于生活之上的偏见时,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余华说"写作就是回家":写作"不仅超越了作品与作者之间的时空,而且超越了仇恨、贫穷和欺骗,解放了写作者越来越阴暗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余华的叙述维护了笔下那些不幸的人们。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参考答案◆】: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内容多描写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病态生活,畸形的两性关系和心理,艺术上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和节奏的快速,形式技巧的翻新。具有上述特色的小说流派是()。

【◆参考答案◆】:新感觉派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莎菲女士的日记》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1、"日记"形式的魅力。日记——人类最真率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尽情地让作者在其中宣泄自己的情感,表露易为人知的"显意识"和不易为人知的"潜意识"。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采用日记形式表现主人公对性与爱的所思、所感的心路历程,就比较充分地显示了日记形式的魅力,既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也使人从这种逼真的展示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也就使小说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2、封闭的结构与封闭的人物的统一。莎菲这个人物与世隔绝,她主要活动在自己的小房间,处于闭锁的环境中,她性格的发展也主要就在这种"闭锁"的环境中完成。莎菲通过奋斗、挣扎,虽然战胜了封建思想和人世的庸俗性,对人世的各种传统道德给予了反叛,并取得了胜利,但是,她终于没有走出她那"闭锁"的个人小天地,没有能战胜那种闭锁的环境,因此,她最后只能以悲剧告终。人物自身的这种"封闭"性特征,与小说所采用的仅仅内敛于人物自身、以封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的"封闭结构"正好吻合。3、精细而大胆的描写手法。精细表现在:仔细刻画人物心理的每一次波动;大胆表现在:不加掩饰地写出人物"自己的情欲,写出自己怎样玩弄恋爱,怎样卖弄风情"所以,丁玲的这篇小说的发表,像在文坛扔了一颗"炸弹"。这种"炸弹"的社会效果,就是作品描写的"大胆"的一种艺术报偿。

(10)【◆题库问题◆】:[单选] 被称为农民作家的是()
A.A.周立波
B.B.萧军
C.C.丁玲
D.D.赵树理

【◆参考答案◆】:D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