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医疗体系,无论是免费医疗还是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都各有弊端。但从生存权和人的尊严的角度看,对个人免费或

  •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医疗体系,无论是免费医疗还是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都各有弊端。但从生存权和人的尊严的角度看,对个人免费或少量收费的医疗实乃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势所趋
B.当务之急
C.未雨绸缪
D.万全之策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由转折词“但”及其后的内容可知作者支持的是免费医疗体系,对其持肯定态度。A项“大势所趋”指符合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符合作者对免费医疗所持的观点。B项“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急切在文中无从体现。C项“未雨绸缪”指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不能体现作者对免费医疗和市场化医疗两者的倾向性。D项“万全之策”与“各有弊端”这一表述相矛盾。因此A项当选。

(2)【◆题库问题◆】:[单选] 让我们爱恨交织的技术太多了,从世人完全陌生到人人耳熟能详,它们大部分只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势头快得让人不敢掉以轻心。这里面就包括机器人。但近几年,人工智能前行的步伐把机器人研发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它们不但眼耳口鼻、连所思所行都越来越像我们人类。不过,这种改变却是渐进式的,这让人类似乎很难真的意识到正在发生改变的机器人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未必做好了应对这一改变的准备。于是近日,美国《国家地理》以《我们,与他们》为题撰写了一篇文章,试图__________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揭开人工智能技术的神秘面纱
B.探索机器人和人类当前的关系及未来发展
C.说明目前机器人并不会达到人类的思维水平
D.反思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观的冲击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文段前半部分重点介绍了由于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和人类在外形以及行为上的相似性。然后由“不过”转折,指出当前问题,“让人类似乎很难真的意识到正在发生改变的机器人意味着什么”。根据“于是近日”可知,美国的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意味着什么”进行探索。因此,“探索机器人和人类当前的关系及未来发展”最符合语境,B项正确。

(3)【◆题库问题◆】:[单选] 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包括垂直降水,即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按照这一标准,下列哪组现象都会被计入“降水量”()
A.雹、霜、雾
B.雨、雪、霜
C.雪、露、雾
D.雨、雪、雹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雨、雪、雹都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而成,属于垂直降水,D项正确。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而悬浮于空中。露是凝结在地面或植物上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在地面上遇冷凝华附在物体表面而形成。雾、露、霜都不属于垂直降水,排除A.B.C三项。

(4)【◆题库问题◆】:[单选] 在量子理论产生之前,人类在宏观世界里从未观测到任何负能量的物质。把真空的能量定为零的经典物理学,无法_______一种比真空具有更少能量的物质,而在量子理论中,真空不再是_______,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虚粒子对(一种永远不能直接检测到、但其存在确实具有可测量效应的粒子)产生和湮灭。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解高高在上
B.相信空空如也
C.认可一尘不染
D.接受一无所有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先看第二空,经典物理学将真空定为“零”,由文段可知,量子理论却认为真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强调“无”。A项“高高在上”指地位高,脱离实际,C项“一尘不染”指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形容非常清洁干净。语义不符,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一空,搭配“物质”,D项“接受”更为准确。如用“相信”应为“相信某种物质的存在”。D项当选。

(5)【◆题库问题◆】:[单选] 某小学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增购一辆校车,以加强对师生的接送能力。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否决了这项申请,理由是:校车的数量必须与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相配套。根据该校目前的师生数量和规模,现有的校车已经足够了。以下哪一项假设最能支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决定?
A.调查显示,租用校车比购买校车更经济
B.该小学的校车中,至少近期不会有车辆报废
C.该地区小学适龄儿童数量今后不会有大的增长
D.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扩大该校师生规模的计划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假设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相配套,结论是不批准增加校车。同支持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一样,假设类的题目要求:找到前提和结论的差异所在进行补充说明,发现选项D联系起了师生数量和校车数量的关系,既然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相配套,而教育主管部门不打算扩大师生数量,那么就没有必要增加校车。选项A与原文意思无关;选项B未能联系前提和结论进行解释;选项C是说适龄儿童不会有较大增长,但是只要有增长就要增加校车,因此表述不严谨。

(6)【◆题库问题◆】:[单选] 1,1/2,6/11,17/29,23/38,()
A.28/45
B.117/191
C.31/47
D.122/199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将原式变形为1/1,2/4,6/11,17/29,46/76,可以很简单的看出前一项分子分母之和等于下一项的分子,即76+46=122,前项分母与后项分子的和再加上1等于后项的分母即76+122+1=199。

(7)【◆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
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中华法系”指中国的封建法律和亚洲一些仿效这种法律的国家法律的总称。中华法系是世界上五大法系之一,即:中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其中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已经解体。

(8)【◆题库问题◆】:[单选] 有一位百岁老人出生于二十世纪,2015年他的年龄各数字之和正好是他在2012年的年龄的各数字之和的三分之一,问该老人出生的年份各数字之和是多少(出生当年算作0岁)()
A.14
B.15
C.16
D.17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由题意可得,2015年龄各数字之和×3=2012年年龄各数字之和,因此2012年龄是3的倍数,2015年也是3的倍数。2015年此人最大年龄为115岁,2012年为112岁,不符合题意。假设2015年此人年龄为111岁,2012年108岁,符合题意。所以老人出生年份为1904年,年份和是14。A项当选。

(9)【◆题库问题◆】:[单选] 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A.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
B.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作者首先提出在讨论科学和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区别时,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观点是正确的,接着进行转折,强调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是故意混淆不同认知方式,具有误导性,结合选项应选C项,且C项中的“有时”表达较温和。A项为干扰项,“认知方式”过于宽泛,扩大了论述范围,且“偏离议题”为无中生有;B项为文中用于论证的次要信息,排除;作者并未谈及科学与宗教孰优孰劣,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科学哲学讨论中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10)【◆题库问题◆】:[单选] 网络主权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国家行使主权去维护网络安全,但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作用有限。政府决策者应关注如何在维护网络主权的同时 _______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且在维护网络主权与行业发展之间寻求恰当的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证 平衡
B.保护 转换
C.保障 立场
D.保持 时机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从第二空入手,由“应关注如何在维护……的健康发展”可知,维护网络主权和行业健康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决策者应二者兼顾,即寻找恰当的“平衡”。故正确答案为A。【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6月23日《网络主权:一个不容回避的议题(权威论坛)》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