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中的“高原期”指的是()。

  • A+
所属分类:哲学题库
(1)【◆题库问题◆】:[单选] 外语学习中的“高原期”指的是()。
A.听说阶段
B.读写阶段
C.初级阶段
D.后期阶段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单选] 一个词尾可以同时表示多个语法意义的语言属于()
A.屈折语
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填空题] 熟语()是形式比词多而在句子中作用相当于()的单位。

【◆参考答案◆】:固定 词组,固定 短语、词

(4)【◆题库问题◆】:[单选] 句子语调的高低升降变化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A.句首部分
B.句中部分
C.句终部分
D.句首和句终部分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粘着语与屈折语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粘着语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附加成分接在词根或词干上构成形态变化,但结合不紧,附加成分好象黏附在词根上;一种语法形式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由一个附加成分表示。屈折语主要用附加语素和屈折变化表示语法意义。与粘着语的不同a屈折语常用内部曲折作为语法手段,如man(men)/foot(feet)等,b屈折语一个语法形式可表示多个语法意义,如helps→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态c词根与词尾结合紧,词根部分不能作为一个独立形式使用,如俄语。英语是不典型的屈折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等都是屈折语。

(6)【◆题库问题◆】:[判断题]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没有任何关联。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7)【◆题库问题◆】:[判断题] 语言发展的各种规律,归根到底是由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所决定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8)【◆题库问题◆】:[问答题] 说明音素、音位和音节划分的角度的差异。

【◆参考答案◆】:
音素是从语音的物理自然属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而音位是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是从语音运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9)【◆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在分析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时,西方有的语言学家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请分析此种观点并指出实质?

【◆参考答案◆】: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由新兴的民族国家的语言和社会历史的特殊情况决定的。在那些国家里"语言"、"民族"、"国家"几乎是同义词,虽然不同地区"口音"不同,但相互理解不成问题。因此,所谓"相互理解程度"是指:相互能理解的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同时也指: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的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语言,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民族。但是,这种观点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单纯依据"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差异的程度,来确定几种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几个不同"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而且坚持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是持实用主义的"双重标准"的:对弱国坚持自己的主张,强调"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不惜割裂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各个相互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拒绝承认他们使用的口头交际语言是同一语言的方言,而坚持认为是不同的"语言",从而认定这些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而他们在处理自己国家和强国的民族问题时却放弃了"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转而充分尊重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历史,尊重这些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感情了。由此可见,"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并非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它不具有普遍性,而且还成为了某些强权主义者和种族歧视者的工具。

(10)【◆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参考答案◆】:B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