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从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从右至左每隔5厘米也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

  •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从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从右至左每隔5厘米也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是1厘米的短木棍有多少根?(  )
A.5
B.6
C.7
D.8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单选] 童年是一首 _______的诗,赤诚却不明媚,美丽而不美好,有时甚至是羞于见人的,却让每个人 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快乐 难以忘怀
B.悲伤 刻骨铭心
C.幸福 意犹未尽
D.忧郁 流连忘返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赤诚却不明媚,美丽而不美好,有时甚至是羞于见人的”与第一空构成解释关系,由此排除“快乐”、“幸福”。“悲伤”程度较重,不如“忧郁”合适,由此排除B。且“流连忘返”填入句中也恰当。故本题答案选D。

(3)【◆题库问题◆】:[单选] 城乡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诸多差异,给进城务工的农民带来了极大的文化冲击。他们中的很多人通过社会学习,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掌握城市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规范,逐步适应和融人了城市社会。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人成了“双重边缘人”,他们对家乡农村和农业的依恋在减退,不愿或无法回归农村社会,但同时又未能真正适应、融人城市。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很多农民因对家乡农村和农业不再依恋而进城务工
B.融人城市失败导致很多进城务工农民无法回归农村社会
C.进城务工农民可以通过学习等方式克服城乡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
D.城乡文化差异是很多进城务工农民无法适应、融入城市的直接原因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进城务工与对家乡不再依恋不存在因果关系,A项强加因果。同样,融人城市失败与无法回归农村也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说法有误。由“他们中的很多人通过社会学习.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逐步适应和融入了城市社会”可知,C项正确,D项说法有误。故本题答案为C。

(4)【◆题库问题◆】:[单选,材料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该省城镇从业人数净增__________,平均每年增加__________。(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面的题目。改革开放以来,某省从业人员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经过调整逐步合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至2007年底,某省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 015.33万人,比1978年底增加1 090.92万人,年均增长2.7%,全省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比重比1978年上升了18.5个百分点,达到56.3%。其中,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数673.26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2.26倍。仅2001~2007年7年间就增加251.16万人,占1978年以来增加人数的53.8%。从200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2002年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1982年至2007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6%上升到4.8%,高中(含中专)人口所占比重从5.7%上升到12.0%,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从25.2%下降到10.0%。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增加,为全省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2007年底,该省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比1978年底增长了(  )。
A.251.16万人 8.37万人
B.362.40万人 12.08万人
C.379.24万人 12.64万人
D.466.74万人 15.56万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该省城镇从业人数净增673.26÷(1+2.26)×2.26=466.74万人,只有D项符合。故选D。

(5)【◆题库问题◆】:[单选] 青春易逝,人要老去,是谁也无法抵御的自然之力,是任何哲人也__________ 不了的真理和纪律,人类的渺小与无奈被时间一点一点抽丝剥茧,明明白白地__________ 在历史做作的姿态里,化妆品、染发剂、假牙、羊胎素的荒诞和__________一览无余。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推翻 展现 虚伪
B.辩驳 横陈 可悲
C.改变 存放 荒唐
D.更改 呈现 虚假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通过“抽丝剥茧”“历史做作的姿态”等词不难看出该语句在表达上形象、生动,四个选项中,B项的“横陈”符合这一风格,且第二空前的“明明白白”一词与之搭配起来前后意思更加统一。同时,第三空中,“虚伪”“荒唐”和“虚假”与前面的“荒诞”意思重复,均可排除。所以本题选B。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B.紧随小满后的节气是芒种
C.当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
D.二十四节气是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的总称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制定,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是中国农历。A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因为中国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B.C.D三项表述均正确。

(7)【◆题库问题◆】:[单选]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 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这段话主要是说:
A.“戏”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
B.“百戏”是一种娱乐性表演
C.“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D.“戏”字的含义演变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最后一句话是本文段的总结,“戏”有仪式、百戏、游戏三个含义。A选项和B选项只表述了“戏”的一种含义,以偏概全,故排除。文段解释前面三种含义的产生,只是为了说明“‘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故本题选C。

(8)【◆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科举考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举考试起于唐代,盛于明清,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
B.明代的科举考试,分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进行
C.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D.会试的第一名叫做状元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科举考试起于隋代,选项A错误。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选项B错误。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选项D错误。故本题选择C选项。

(9)【◆题库问题◆】:[单选] 有关地方戏与发源地之间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
A.评剧——天津
B.黄梅戏——安徽
C.吕剧——山东
D.花鼓戏——湖南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评剧于1910年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10)【◆题库问题◆】:[单选] 红、黑、白三种颜色的球各10个。把它们全部放入甲、乙两个袋子中。要求每个袋子里三种颜色的球都有,且甲、乙两个袋子中三种颜色的球数之积相等,那么共有(  )种放法。
A.25
B.27
C.29
D.30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设甲袋中红、黑、白三种颜色的球的个数分别为x,y,Z,则有1≤x,y,z≤9,且xyz=(10-x)(10-y)(10-z),即xyz=500-50(x+y+z)+5(xy+yz+xz),于是xyz能被5整除,因此x,y,z中必有一个取5。不妨设x=5,代入上面的等式可得y+z=10。此时,y可取1,2,…,8,9(相应地z取9,8,…,2,1),共9种放法。同理可得y=5,或者z=5时,也各有9种放法。但x=y=z时,两种放法重复。因此共有9×3-2=25种放法。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