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 A+
(1)【◆题库问题◆】:[填空题] 司马迁在《()》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参考答案◆】:报任安书;发愤著书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描述20世纪之前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一)古希腊罗马的文学批评。西方文学批评的源头是古希腊和罗马,以柏拉图有关文艺的对话和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为代表,这些著作主要是关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但其中也有一些作家作品评论。他们的文艺思想和批评实践,在欧州产生深远的影响。古罗马文艺理论批评家贺拉斯的《诗艺》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14-16世纪欧州文艺复兴构成了近代欧州文学批评的起点。有褒扬作品之美的评论,也有挑剔作品不足的评论,还有一些评论家则开始对作品作历史的、地理的思考。可以说,16世纪的文学评论已具备了今后发展的不同方向。到的是法国人文主义评论家蒙田(1533-1592)的《随笔集》。(三)17-19世纪的文学批评。(1)17、18世纪欧州文学批评的主流是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批评崇尚理性,尊重古代传统和权威,提倡适度和均衡,要求作者遵守各种写作规则。英国的约翰逊,法国的布瓦洛、伏尔泰等。约翰逊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集中表达了他的批评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真实,二是“道德真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具有大胆的批判精神,并十分强调文学对民众的宣传和启蒙作用,莱辛的《汉堡剧评》是其代表。(2)19世纪浪漫主义批评被视为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的反叛。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的最大特点是标举文学的解放,他们蔑视各种陈规旧律,主张文学要回到自然,强调诗人个性的伸张。诗人的想象和情感成为批评的指归,独特和创新被封为时尚。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3)19世纪另一有影响的批评模式是实证主义文学批评。实证主义批评注重搜集和考证与文学有关的各种材料,主要包括传记和环境,斯达尔夫人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文学与其他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4)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的著作标志着文学批评的独立和成熟,代表人物是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5)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活动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发展的高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关系、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政治生活是解释文学的发展的最终根源。

(3)【◆题库问题◆】:[填空题]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说。

【◆参考答案◆】:境界

(4)【◆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文学观念中属于读者批评理论观点的有()
A.文学文本的客观性
B.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
C.作品的客观性仅是一种假象
D.读者把理解代入阅读活动
E.文艺的进程应该理解为一种对话过程

【◆参考答案◆】:B, C, D, E

(5)【◆题库问题◆】:[填空题]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在()中提出的。

【◆参考答案◆】:《史记•太史公自序》

(6)【◆题库问题◆】:[问答题] 《典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

【◆参考答案◆】:
(1)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
(2)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
(3)文体论和文学批评论。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结合盛唐诗歌创作,谈谈你对严羽“兴趣”说的理解。

【◆参考答案◆】:"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兴趣"则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指诗人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滋味"、司空图所说的"韵味"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都概括出了诗歌艺术的感兴直观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曹丕的)文体说(“四科”八体说)

【◆参考答案◆】: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他提出文体共有"四科"八种体裁的文章。并且认为文体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异。这当是最早提出的比较细致的文体论,也是最早的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诗赋欲丽",说明他已看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曹丕的《典论·论文》表明,魏晋时代文学已经逐步走向自觉的时代。

(9)【◆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最早“分品论诗”的诗论著作是()
A.《毛诗序》
B.《诗品》
C.《戏为六绝句》
D.《六一诗话》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析汤显祖的戏曲艺术特征论。

【◆参考答案◆】:(1)汤显祖关于戏曲艺术特征的理论主要见于《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2)他认为戏曲产生的内因在于人类之感情,以及由情而引起的"啸歌"和"动摇",并简要概括了从参军戏到明传奇的历史发展。(3)他形象地描述了戏曲的艺术感染力和观众的审美共鸣。(4)他对塑造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方法,有极为精辟的概括。他说:"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所谓"极"、"攒",就是指剧作家对人生、社会和历史深入开掘、集中、提炼,塑造出典型形象,因而"一勾栏""几色目"即可概括过去的千秋之人,描绘未来的理想之梦。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