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由刘文金创作的二胡协奏曲是()。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1)【◆题库问题◆】:[单选] 20世纪,由刘文金创作的二胡协奏曲是()。
A.《长城随想曲》
B.《花木兰》
C.《汨罗江幻想曲
D.《达勃河随想曲》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刘文金是著名作曲家、二胡演奏家。20世纪创作的《长城随想曲》是二胡著名协奏曲之一。B选项《花木兰》是顾冠仁创作的琵琶协奏曲。C和D两个选项都是民族管弦乐作品。

(2)【◆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哪项不是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的作品?( )。
A.《诗人之恋》
B.《天鹅之死》
C.《月夜》
D.《妇女的爱情和生活》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B。《天鹅之死》是圣-桑的作品。因此,答案选B。【考点分析】外国音乐史

(3)【◆题库问题◆】:[单选] 传统的音乐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突出和侧重( )方面的价值目标。
A.体育和美育
B.情感
C.知识与技能
D.德育和智育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D。传统的音乐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突出和侧重德育、智育方面的价值目标。而音乐新课程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与要求,强调了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答案选D。【考点解析】音乐教学能力,

(4)【◆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七年级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音乐,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偷偷地看课外书,老师批评无效,最后假装打电话请家长,学生才肯交出书。(1)你对老师的做法有何评价。(5分)(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0分)

【◆参考答案◆】:(1)这位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教导学生把家长也“请”出来了,结果学生也把书交出来了,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并不可取,甚至有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2)对于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教育方式,应该及时改变。首先,要肯定学生看课外书,并鼓励学生多看健康向上的课外书。但要明确告诉学生,课外书是可以看的,但不是在课堂上面看。其次,应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音乐教学知识。

(5)【◆题库问题◆】:[单选] 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
A.节拍
B.拍号
C.拍子
D.节奏型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单选] 提示音乐开始的指挥动作是( )。
A.击拍动作
B.反弹动作
C.保持动作
D.起拍动作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D。起拍动作是指挥音乐开始前的预备动作。起拍的预备动作是一个虚拍,这个虚拍是音乐开始的前一拍的图示,也是精确地给演员开始演唱的呼吸口。因此,答案选D。【考点分析】声乐与合唱

(7)【◆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谱例是哪种舞曲的节奏型?()
A.伦巴节奏
B.桑巴节奏
C.探戈节奏
D.华尔兹节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略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案例分析题 分析下列案例片段。一节八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民乐《小放驴》。李老师刚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点明了教学内容,开始组织教学播放《小放驴》时,同学们七嘴八舌,“难听”、“真没劲,都想睡觉了”、“老师从网上下载点流行音乐给我们听听吧”。教室里一片乱哄哄。“你们怎么这样……反正书上的曲子是一定要学的。”李老师激动且语无伦次了。突然,这个班的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的王磊同学站了起来,也不打个招呼就往教室外面走。老师追上去责问道:“你去哪?干吗去?”他毫无表情地回答:“这节课没劲,书本上的歌曲不好听,唱起来没感觉,也学不会,真浪费时间。”“老师,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此时教室里同学们的声音更大了。老师当时很生气,但无奈之下只得让步了。所有学生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大声欢呼太好了、太好了!随后每个同学都在争先恐后的报出自己想要听的歌名……随着音乐的响起,同学们一个个都自觉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1)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判断(3分)(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6分)(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6分)

【◆参考答案◆】:(1)以上案例中所表现的,正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流行潮”现象。不难看出,不是孩子们不爱音乐了,只是他们对流行音乐更为偏爱。作为老师,应该更加客观理智地看待这种现象,并且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音乐课程标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带领他们更好地体验多元音乐的美。(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以下做法是不正确的。第一,偏执地排斥流行音乐。我们的音乐教育应当给流行歌曲一个适当的位置,将流行音乐纳入教育体系,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二,强化自我,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很多老师喜欢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种教学思想总体而言还是感性的,过强的自我意识阻碍着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第三,老师对课本音乐的讲授方法欠妥。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没有让学生产生共鸣,也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更难以吸引学生。(3)针对案例,这位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变。其一,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拓宽欣赏视野。音乐老师不能老是在自己过去所学的范畴中自以为是,拒绝一些现代的东西。我们应该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昙花一现的“高雅”音乐,而流行音乐中也有经典之作。贝多芬的作品未必都是经典,流行歌曲并非都是靡靡之音。因此,做老师要胸襟开阔、雅俗共赏,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其二,活跃课堂气氛,淡化技能性,突出欣赏性、审美性。无论什么有趣的东西,一旦上升到理论成为学习的对象,学生往往就会对其失去兴趣,但如果让学生在欣赏与审美中进行学习则会轻松得多。其三,老师可以寻找课堂内容与学生认知的共鸣点。比如在欣赏音乐之前介绍一下民乐《小放驴》的音乐内容,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通过讲授故事来引起学生兴趣;或者介绍一下民乐《小放驴》的创作背景,它的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河北吹歌属于我国传统器乐乐种之一——鼓吹乐,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河北省。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进行音乐欣赏会消除他们心中的疑惑和排斥感。

【◆答案解析◆】:略

(9)【◆题库问题◆】:[单选] 阅读《朝景》教学实录片段:师:(播放管弦乐曲《朝景》全曲后)同学们对乐曲有何感想?生甲:我觉得乐曲表达的是“清晨日出的美丽景色。”生乙:……师:大家说得不错。大家知道作曲家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日出的美丽景象吗?上述师生对话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哪个领域?()。
A.表现
B.创造
C.音乐与相关文化
D.感受与欣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D。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救途径。上面这段材料体现的就是课程内容的“感受与欣赏”。因此,答案选D。【考点分析】音乐课程标准

(10)【◆题库问题◆】:[单选] 孔子观赏古乐舞()后称赞它“尽善尽美”,这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艺术评价准则。
A.《大武》
B.《韶》
C.《咸池》
D.《云门》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B。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因此,答案选B。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