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几种重要成分是( )。

  • A+
所属分类:教师类
(1)【◆题库问题◆】:[多选]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几种重要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批判成分
C.教师的陈述
D.操作成分

【◆参考答案◆】:A B C

【◆答案解析◆】: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几种重要成分是: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的教学反思成分;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教师的陈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2)【◆题库问题◆】:[判断题] 根据我国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如果没有过错则不承担法律责任。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无过错责任,也称为无过失责任,是指当损害发生后,当事人无过错也要承担责任的一种法定责任形式,其目的在于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失。

(3)【◆题库问题◆】:[单选]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提出“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洛克。

(4)【◆题库问题◆】:[判断题] 教师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辅导个别学生并获取适当的报酬。(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题干的说法违背了廉洁从教的师德规范。

(5)【◆题库问题◆】:[判断题]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复式教学的概念。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

(6)【◆题库问题◆】:[单选] 费登伯格认为,职业倦怠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这是一种()。
A.临床的观点
B.社会心理学的观点
C.工作环境的观点
D.社会历史学的观点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专门用来说明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于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症。(1)临床观点:费登伯格从临床的观点出发,认为职业倦怠是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因此,他得出,这种情况比较频繁地出现在那些乐于奉献和承担义务的人身上,这些人的工作量过大、工作时间过程、工作压力过大。职业倦怠被认为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2)职业倦怠的社会心理学观点: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勒斯和佩斯,他们强调情感衰竭和同事之间的分离,认为压力将导致更多人员退缩。(3)职业倦怠的组织观点: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奎内思。他认为,许多人对工作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因此,容易产生幻想破灭和倦怠。(4)职业倦怠的社会历史学观点: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萨若森。他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

(7)【◆题库问题◆】:[单选] 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如数学课上,老师讲解完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提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题目,以激起学生学习新材料的愿望。(二)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紧张一些;而在学习比较复杂困难的课题时,则应该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四)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一方面,表扬、奖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另一方面,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五)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的合作与竞争环境无疑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六)恰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主体今后的行为,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的归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一般而言,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七)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尤其是那些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容易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改变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这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条有效途径。(八)维护内在需要,促进外部动机内化 兴趣、好奇心、探究欲,是人类学习的最早动力。源于内部需要的学习动机具有更多的坚持性和抗干扰性,能引起学习者更高水平的知识学习,能预期学习者更好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水平。虽然基于内部动机的学习行为表现出种种优势,但外部动机仍然是必要的。因此,要帮助学生将外部的学习动机不断内化,形成相对自主调控的学习动机。

【◆答案解析◆】:略。

(9)【◆题库问题◆】:[单选] “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教材同学生自身的目的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持这一主张的是()。
A.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C.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D.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它的主要观点有:(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3)主张平行与并行课程;(4)组织意义学习。

(10)【◆题库问题◆】:[判断题] 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比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要早的多。()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学记》 是《礼记》 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