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可表现为()

  • A+
所属分类:心理学题库
(1)【◆题库问题◆】:[单选,B1型题] 苯丙酮尿症可表现为()
A.特殊外貌,智力低下,关节过伸,第5指单褶
B.特殊外貌,智力低下,四肢短,皮肤粗厚而冷
C.特殊外貌,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肝脾大
D.特殊外貌,智力低下,反复抽搐,尿有霉臭味
E.表情呆滞,智力迟滞,面色蜡黄,头和舌震颤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单选,A1型题] 开始出第一颗恒牙的年龄是()
A.5岁左右
B.6岁左右
C.7岁左右
D.8岁左右
E.9岁左右

【◆参考答案◆】:B

(3)【◆题库问题◆】:[单选,A1型题] 鉴别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的指征不包括()
A.低蛋白血症
B.补体
C.高血压
D.氮质血症
E.血尿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单纯型肾病:①全身水肿;②大量蛋白尿;③低蛋白血症;④高脂血症。肾炎性肾病除单纯型肾病四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四项中之一项或多项:①明显血尿;②高血压;③持续性氮质血症;④血总补体量(CH)或血C,反复降低。故选A。考点:泌尿系统疾病

(4)【◆题库问题◆】:[单选,B1型题] 全效杀菌药是()
A.异烟肼
B.吡嗪酰胺
C.乙胺丁醇
D.氨硫脲
E.乙硫异烟胺

【◆参考答案◆】:A

(5)【◆题库问题◆】:[单选,A1型题] 正常小儿白细胞分类出现两次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相等的年龄是()
A.1~3天和2~3岁
B.4~6天和4~6岁
C.7~9天和7~9岁
D.10~15天和8~9岁
E.15~20天和9~10岁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记忆题。新生儿出生后中性粒细胞占60%,淋巴细胞占30%,随后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至第4~6天时两者相等,第4~6天至4~6岁时中性粒细胞占35%,淋巴细胞占60%,4~6岁时两者再次相等,之后中性粒细胞再次上升到50%~70%,而淋巴细胞则降至20%~40%,与成人相同。简单地只要记住二个4~6(4~6和4~6岁)。

(6)【◆题库问题◆】:[单选,A1型题] 4个月小儿,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开始VitD治疗时,突然出现惊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静脉点滴钙剂
B.肌注VitD
C.气管切开
D.给予抗炎、脱水药
E.立即将舌尖拉出口外,人工呼吸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单选,A1型题] 健康正常儿,已会爬,扶着栏杆能站起来,懂“再见”,尚不能独站,最可能年龄是()
A.7个月
B.5个月
C.9个月
D.11个月
E.2个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综合的记忆分析题,需在综合掌握运动和精神心理发育的基础上答题,错选率达25%,以错选A.D为主,少数为B.E。仔细分析,本题主要的切入点还是在运动,尤其是平衡与大运动的发育。平衡和大运动的发育本质上涉及了脊柱3个生理弯曲形成的"里程碑",以及四肢的平衡;具体地包括了抬头(颈曲形成),坐(胸曲至腰曲)和站(腰曲)的形成。此过程是站立平衡的基础,而它们也是遵循了"从上到下"的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伴随了四肢运动的发育(肩带,盆带)而会抓物、爬行和行走。教材上对运动发育描叙较详尽,但我们可以简化记忆:抬头、坐和站立,这3个重要的运动发育"里程碑",它们发育完善的年龄分别是生后第4、8和12个月左右。发育完善的含义是指抬头很稳,能独坐和独自站稳。而能抬头,能扶着坐和扶着站则分别是其前2~3个月。而独自行走则需在会独站后2~3个月。爬是一个复合的运动,当有稳抬头和独坐的基础时已能开始爬行,但开始只能是用手支撑胸、腹向前爬,能独站后才会用四肢协同动作地爬行。结合本题,此儿已会爬和扶栏杆站,但不会独站则其年龄范围应是8~10个月之间。如再结合智能发育则可使答案更正确。题目提及已懂"再见"。"再见"是一种早期社会行为并需有语言发育基础。能懂几个有一定意义的词汇,始于9个月。在其前都只是发出音节音或对音节性的信号有反应,而非词汇。这样就可使答案选择的年龄范围更限定了。错选B.E是完全不应该的,错选D.从运动的角度不能称错选,但题目给出了智能发育这个提示条件,如在11个月,已懂得词汇,相应提示使答案会更明确,故对类似的题目中应考虑到匹配条件。

(8)【◆题库问题◆】:[单选,A1型题] 4岁女孩,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体检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Ⅱ-Ⅲ/6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最可能诊断为下列哪种()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艾森曼格综合征
E.法洛四联症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先天性心脏病杂音听诊特征的理解,错答率约10%。错选答案主要为B.室间隔缺损和D.艾森曼格综合征;其次为E.法洛四联症和C.动脉导管未闭。解题思路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题目所给条件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者提示为患者肺循环血量增多,肺动脉内压增高,可考虑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E选项法洛四联症可除外(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减低)。第二步:杂音出现位置和时相:胸骨左缘第2、3肋间,提示为肺动脉瓣听诊区;性质为收缩期吹风样,可排除C选项动脉导管未闭。这样就剩下A.B.D可选择。D是左向右分流先心发生梗阻性肺高压致右向左分流的晚期状态,杂音无特异性,甚可消失,因此可以排除。于是在A.B选择中,从部位来看就只可能是A。错选答案B的原因是未能理解室间隔缺损杂音出现的位置应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而且程度多为Ⅲ~Ⅳ/6级。错选答案D的原因可能是认为该患儿有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提示肺动脉压力增高;但这并不是艾森曼格综合征的特有表现;也有可能是未掌握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内涵。

(9)【◆题库问题◆】:[单选,A1型题]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血流动力学有下列共同特点,但除外()
A.肺循环血流量增加
B.体循环血流量减少
C.肺动脉高压
D.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
E.潜在青紫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理解题,考核学生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血流动力学的理解。错选率约30%。错选顺序依次是C.肺动脉高压,E.潜在青紫,B.体血流量减少和A.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这是一道否定题,可以先找出正确选项并排除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是指体一肺循环间有异常缺损或通路,使血流经此分流。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血液从左向右分流,故体循环血流量减少,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因分流对肺循环的压力影响使肺小动脉痉挛,产生动力型肺动脉高压,继之逐渐引起肺小动脉内膜增厚及硬化,形成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又称潜伏发绀型心脏病,因安静时呈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发绀,当剧哭、屏气或任何暂时的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可使r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发绀。由上述分析可知,答案ABCE之叙述均正确。错选这些答案的原因,是对上述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血流动力学理解不透彻;而30%学生未能选对D,是因为答案D有一定的迷惑性: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中房缺和室缺均有右心室容量负荷加重,动脉导管未闭则无,而题目给以的条件是"有下列共同特点",按此,D不能满足"共同"这一关键点。可见,对此类题,因A.B.C.E都已能满足条件,余下的似是而非就应放弃它是正确的,而成为"除外"的选择。

(10)【◆题库问题◆】:[单选,A1型题] 水痘病儿应隔离至()
A.出疹后5天
B.出疹后10天
C.部分皮疹结痂
D.全部皮疹结痂
E.全部皮疹消退,结痂脱落

【◆参考答案◆】:D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