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论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针对两个具体领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改进目标。这两个领域是( )。

  • A+
所属分类:教师类
(1)【◆题库问题◆】:[单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论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针对两个具体领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改进目标。这两个领域是( )。
A.体育和美育
B.体育和德育
C.德育和智育
D.美育和劳动教育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决定》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2)【◆题库问题◆】:[单选]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从他律阶段进入到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A.3岁左右
B.5岁左右
C.7岁左右
D.10岁左右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课程标准》的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课程标准指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第一,它是教材编制的基本依据,而且是编好教材的前提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第二,它是教师领悟与掌握一门课程的精神实质与学科体系,深入理解教材,正确进行教学设计(即备课)的有效工具;第三,它是衡量学校各科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它保证了学校教学计划的性质和质量。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课程标准相关知识。

(4)【◆题库问题◆】:[单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绘画、演奏等,这种行为所体现的教学目标属于()。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它是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把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如“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作品”“制作简单的彩塑及脸谱”,主要用在艺术类课程。

(5)【◆题库问题◆】:[单选] 体育比赛中经常使用名次对运动员进行评价。这种做法属于()。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定名测量:用来说明数据的属性,如性别、婚否、是否为党员等。定序测量:无相等单位,无绝对0点,不能加减乘除,如名次。定距测量:有相等单位,无绝对0点,可加减,不能乘除,如人的智商、初婚年龄、人均生活费用、家庭人数等。比率测量:有相等单位,有绝对0点,可加减、乘除,如分数、百分比等。

(6)【◆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课堂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答案解析◆】:略

(7)【◆题库问题◆】:[单选] 按照信息心理加工学的观点,学生能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心脏和血液循环是什么关系”等问题需要的是()。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默会知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陈述性知识即描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8)【◆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属于可控的、内部的、不稳定的归因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工作难度
D.运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能力属于内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9)【◆题库问题◆】:[单选] 一次参加教学活动中,小周老师觉得教研活动的用途不大。关于她觉得用途不大的原因,不对的是()。
A.主讲人缺乏实践经验,照本宣科,一味宣讲
B.小周老师没有唤醒思维,积极思考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联系
C.一线教学教师利用教学原理和教育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后续的学习
D.一线教师应该将全部精力用于教学,参不参加教学实践都没关系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所以,对教师来说,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是有必要的。

(10)【◆题库问题◆】:[单选] 案例中影响“蜡烛实验”问题解决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学家邓克尔设计了一个“蜡烛实验”。在桌子上有三个硬纸盒,盒里分别装着图钉、火柴盒蜡烛。要求被试用桌子上的这些物品将蜡烛固定在木板墙上。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把纸盒钉在墙上,再以它为台基竖立蜡烛。但许多被试不会这样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把装着东西的纸盒当做容器,看不出纸盒还有别的用途。王老师用这个实验考察班上的同学,同学们反复探索毫无结果.就把这个实验暂时搁置了起来。放学前,张乐同学找到老师说他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并在班里成功演示了这个实验。李老师也用这个实验考查另一个班的同学,他先鼓励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桌上物品的各种用途,对同学们的各种各样的答案不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接着请同学们尝试解决问题,很快有几个同学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A.反应定势
B.功能固着
C.不能顿悟
D.认知态度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根据题意,答案选B项。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