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这种评价叫做()

  • A+
(1)【◆题库问题◆】:[单选] 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这种评价叫做()
A.绝对评价
B.个体差异评价
C.相对评价
D.自身评价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的是()。
A.突出道德争端
B.询问"为什么"的问题
C.澄清与总结
D.使情境复杂化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深入提问的策略有:升华性问题;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澄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参考答案◆】:(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4)【◆题库问题◆】:[单选] 学生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落大意。这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判断题] 记忆电话号码是一种配对联想学习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6)【◆题库问题◆】:[单选] 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 好恶等情绪体验;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 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做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 机的外部表现。(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 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 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 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 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 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联系实际略)

(8)【◆题库问题◆】:[单选] 美国掀起“教师专业化”的改革浪潮是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参考答案◆】:D

(9)【◆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指教育政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协调和平衡各种教育关系的作用
B.是由教育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C.教育政策是有关教育的权利和利益的具体体现
D.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政策都具有协调功能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单选] ()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A.和谐的校园环境
B.有效的教学方法
C.科学的课程资源
D.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系下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这种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