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识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九识

【◆参考答案◆】:1.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摩罗识。2.指□摩罗识,华译为无垢识,或清净识,即真如,或真心。

(2)【◆题库问题◆】:[问答题] 请谈谈你对“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的理解。你应当怎么做?

【◆参考答案◆】:如果仅仅有信心,却没有见解智慧,只不过增长无明而已。因为对前后世、业因果的微妙道理一无所知,没有正见摄持的修行很容易误入歧途,只是一种茫然的迷信,遇到别人的问难时,自己也是哑口无言。同样,光有见解而没有信心也非常可怕,它是助长邪见之因。比如我们对佛陀和上师的功德,必须具足一种信心,如果这一点都没有,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坠,把它当作学术一样钻研,那只会增长自己的邪见,对解脱没有任何帮助。

(3)【◆题库问题◆】:[填空题] ()曾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参考答案◆】:地藏王菩萨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看待佛教中的净土思想?

【◆参考答案◆】:净土是与这个苦聚尘世相对的没有烦恼的清净佛国世界。佛经中谈到的佛国净土很多,其中常见的如阿弥陀佛的佛国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国琉璃光世界,文殊佛国遍现观世界,无烦恼佛国欢喜世界,弥勒佛国喜足天等等。往生净土,虽非解脱,不是终极目标,但具有无比殊胜的闻法、消业、解脱的条件,因此是人天之中殊胜的一种善果。修净土的人,无论是往生哪个净土,都比一般的天殊胜,因为净土没有继续造业的环境条件,不会下堕,可以直接上升。所以,很多修行人都选择了这个道路,包括修密法的人也是这样,如果即生不能成佛,最后一招就是往生净土或者往生空行国,通过这个阶梯继续上升。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同样是生起嗔恨心,为什么有些论典说能摧毁千劫的善根,有些说能摧毁百劫的善根?

【◆参考答案◆】:根据萨迦派果仁巴尊者的观点,两者都是发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下地菩萨对上地菩萨生嗔恨心,如资粮道的菩萨对加行道的菩萨生嗔恨心,就能摧毁千劫福德;反之,如果上地菩萨对下地菩萨生嗔恨心,就会摧毁百劫福德。宗喀巴大师也在相关论典中说,发菩提心的人若对发菩提心的人生嗔恨心,就会摧毁千劫福德;若对没有发心的凡夫生嗔恨心,就会摧毁百劫福德。还有论师说,此二者之差异是因为所引经典不同,《入中论》根据《文殊游舞经》,经中云:“文殊,所谓嗔心,能毁百劫所积之善。”而《入菩萨行论》的依据是《宝积经》,此经中说:一嗔能毁千劫所积之善。

(6)【◆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们可以同时受愿行菩提心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作为利根者,同时受愿、行两种菩提心是可以的;作为钝根者,则应次第地先受愿菩提心,然后再受行菩提心。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名言真实的所诠是假立的?名言胜义中所诠本体既然不存在,那么世间名言的命名与运用如何合理成立?

【◆参考答案◆】:名言中真实所诠是以分别心依名称、语言来表达指示出的内容,并没有真实本体存在,且分别心的自性本是错乱性,故由其所表达出的所诠仅是假立的名言罢了。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将自相、共相误为一体的习气久经熏染,根深蒂固,由此在命名时,没有将自相、义共相分别开来而是混在一起命名为"瓶子",之后在运用名言时也这样来理解,只要一说"水装在瓶子里",谁也不会问"是共相的瓶子还是自相的瓶子",而绝对会理解成唯一的自相,结果也会达到目的。为此,词语的真实对境并不存在,而是误解为对境,但是只要按照这样去做,就能达到目的。因此,名言中如是运用与命名也是合理的。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人都有哪八苦呢?

【◆参考答案◆】: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爱别离苦,6、怨憎会苦,7、求不得苦,8、五阴盛苦等八苦。

(9)【◆题库问题◆】:[填空题] 业从造业与受报的时间来说,可分为三时业,即指:()、()、()。

【◆参考答案◆】: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

(10)【◆题库问题◆】:[单选] 断除三界烦恼的圣人是()
A.阿罗汉
B.菩萨
C.神明

【◆参考答案◆】:A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