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忏悔的时候,我们的身语意应该怎样做才如理如法?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问答题] 在忏悔的时候,我们的身语意应该怎样做才如理如法

【◆参考答案◆】:首先将十方诸佛(包括自己的传承上师、根本上师)迎请在前方的虚空中作为所依对治力,在他们面前,自己身体五体投地恭敬顶礼,双手以莲花待放式合掌;心中充满强烈的惭愧、追悔之心;语言上念诵"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

(2)【◆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说美名跟孩童的沙屋没什么差别,当它倒塌时,不值得为此而伤心哭泣?

【◆参考答案◆】:在成年人眼里,沙屋本来无有实质,倒塌也可以,建立也可以,根本不值得为此而哭。同样,在圣者眼里,成年人对名声的贪执与孩童对沙屋的贪执一样可笑,无有实质意义。只是口头上的一种言词,这种言词对解脱没有丝毫帮助,反而因之坚固我执。在轮回的大梦里,若为了拼命追求名声而丧失财产、生命,一旦失去就痛苦不已,那跟愚童因沙屋倒塌而哭有何区别?

(3)【◆题库问题◆】:[单选] 佛陀开示弟子当精进不放逸,因为人命在()
A.数日间
B.饭食间
C.呼吸间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入菩萨行论》中说要布施身体,《四百论》中说要保护身体,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并不矛盾。只要对众生有利益,也为了断除自己的贪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把身体欣然布施给一切众生。但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自己在修法上暂时用得上这个身体,那就要保护它,但目的为了众生,这也是我们修持佛法的宗旨。因此,从利他的角度来讲,身体一定要布施给众生,但为了修持佛法,我们也应该保护它,用两个侧面来解释就不会有矛盾。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看待佛教中的净土思想?

【◆参考答案◆】:净土是与这个苦聚尘世相对的没有烦恼的清净佛国世界。佛经中谈到的佛国净土很多,其中常见的如阿弥陀佛的佛国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国琉璃光世界,文殊佛国遍现观世界,无烦恼佛国欢喜世界,弥勒佛国喜足天等等。往生净土,虽非解脱,不是终极目标,但具有无比殊胜的闻法、消业、解脱的条件,因此是人天之中殊胜的一种善果。修净土的人,无论是往生哪个净土,都比一般的天殊胜,因为净土没有继续造业的环境条件,不会下堕,可以直接上升。所以,很多修行人都选择了这个道路,包括修密法的人也是这样,如果即生不能成佛,最后一招就是往生净土或者往生空行国,通过这个阶梯继续上升。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所谓的“开天目”和佛教的“开悟”是一回事吗?

【◆参考答案◆】:根本不是一回事。佛教无论显宗、密宗,所谓"开悟",指的就是见道开悟,即见性开悟,是经过修资粮道、加行道,破除见惑,明见性空的超世第一智初生境界。这种定中智是无色相如虚空无分别境界,也就是无色相意识境界,并非眼睛看到什么东西。所以,经论中称见性开悟境界为"无相虚空"境。外道和气功师宣称的所谓"开天目"或"开慧眼"指的是一种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的特异功能。因为他们宣称所谓"开悟"的标志是"看见特异景物和光,听见特异声音"。既然"见光"、"闻声"就不是无意识、无色相虚空境界,怎能和佛门的"见性开悟"相提并论?

(7)【◆题库问题◆】:[单选] 我们实现了每公里()全国最低。
A.造价成本
B.班组数量
C.配员数量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戒

【◆参考答案◆】:1.性戒和遮戒。性戒是本性就是戒,不待佛制,谁犯了就有罪,如杀盗淫妄等戒是;遮戒是禁戒,佛禁止不许作,如饮酒等戒是。2.邪戒和正戒。邪戒即外道所持的牛戒狗戒等戒;正戒即佛教的五戒八戒等戒。3.定共戒和道共戒。定共戒是入定的时侯,自然能够收伏身心,防止一切的恶法;道共戒是见了道之後,自然不会再犯戒。这二种戒都是在修定修道之中得的,不是受的。

(9)【◆题库问题◆】:[问答题] 供养以后千万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做到了吗?

【◆参考答案◆】:不要忘了发愿回向。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种供养

【◆参考答案◆】:财供养和法供养。财供养是以香花饮食等财物作供养;法供养是演说修行佛法以利众生。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