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四生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六道四生

【◆参考答案◆】:六道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清净的供养必须要具备哪六个条件?你能做到几个?

【◆参考答案◆】:第一、为了获得佛果而供养;第二、为利益有情而作供养;第三、供品应该洁净庄严;第四、三轮清净;第五、无有违品的垢染;第六、将供养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和无上的大菩提。

(3)【◆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应该对善法产生欢喜心?请从本体和果的角度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1)本体:我们为成就二利事业而奋斗,依教奉行断除恶业、自利利他的善行,必然会得到无比的大自在、大安乐,远远超过了世间上任何快乐。2)果:行持善法能招感暂时的人天福报、究竟的佛陀安乐,远胜于为追求渺小而短暂的五欲享受,付出长久剧烈的恶道痛苦。

(4)【◆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提起残忍之事会毛骨悚然,可是听到地狱的描述,一点感觉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若认为地狱的痛苦不存在,会有什么过失?请以教证、理证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这说明他对因果没有生起真实定解。对因果产生邪见,比造五无间罪还严重。1)教证:《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听闻了上述这些善不善业因果法门,反而认为这是不真实的,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说法、传说而已。对因果产生邪见,这是比造五无间罪还严重的恶业。"2)理证:因为五无间罪有忏悔的机会,而这种恶业断绝了善根,乃至在没有对因果生起诚信之前,进行忏悔也无有恢复的机会,将于许多阿僧祇劫中不能从恶趣中解脱。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贤七圣

【◆参考答案◆】:小乘俱舍宗所立的贤位与圣位。七贤见七贤条。七圣又名七士夫,或七大夫,或七圣人,俱舍论说:「学无学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摄。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证,六慧解脱,七俱解脱。」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五恶见

【◆参考答案◆】:(一)身见(萨迦耶见),(二)边见(执常,执断之见),(三)邪见(谤因果,坏善事),(四)见取见(非果计果),(五)戒禁取见(非因计因)。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行

【◆参考答案◆】:很专心的做一件事。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般若

【◆参考答案◆】:1.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天台宗所说的通教,对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而说,亦为三乘所共同修证,故名共般若;不共般若是天台宗所说的别圆二教,只对别圆之二菩萨说,不共於声闻缘觉二小乘,故名不共般若。2.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就是窥见心性,彻证实相的智慧;观照般若就是观照实相的智慧。

(9)【◆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看到修行人苦行时,觉得他们非常可怜,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觉得他们可怜,是一种颠倒的悲悯,所以看到寂静山里的修行人时,一定要随喜。因为用正理来分析的话,抛弃一切在山里苦行的人,在人类历史上是最伟大的。他们知道最有意义的是什么,完全明白解脱是值得追求的真理,此外任何事情都没有多大意思。修行人对搞世间法没有兴趣,因此无喜无忧地安住在山林里,远远胜过世间上的一切快乐。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请以比喻说明,出家人与施主之间应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否则会有哪些过患?对此你有何深刻体会?

【◆参考答案◆】:作为一个出家人,外出化缘乞食时,应像蜜蜂采蜜而不恋花一样,取得所需的食物之后,对施主应视为素昧平生,与他们淡然相处。如果一个凡夫出家人,长期与固定的施主来往,贪执习气难免增长,结果施主把上师执为己有、上师把施主执为己有,对双方都是一场灾祸。彼此互相舍弃、制造违缘、争斗诋毁的情况会经常发生,甚至僧人因与施主经常交往,最后会还俗成家,堕入世俗之网。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