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又分身、口、意三类,意善业有三,是指()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单选] 十善业又分身、口、意三类,意善业有三,是指()
A.离贪欲、离瞋恚、离邪见
B.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C.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教中认为“名”、“实”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名和实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名称和事物若有必然的联系,那么:(1)没有名称就该没有事物,没有名称的概念,就该没有事物的概念,但事实恰恰相反,世界上有许多无名之物,幼儿和聋哑人的意识中没有名称的概念,却有事物的概念。(2)一物名称应该只有一种,一物不应有多种名称(含义不同的名)。既然一物可以有多种名称,其物与名称就没有本质的联系。(3)一名应该只代表一种事物,不应该有一名多物的现象,既然一名可指多种事物,其名称就没有确定的内容。例如"张秀兰"这个名字,全国有多少?学术上确定的名称也很难说。名称的随意性很大。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力明

【◆参考答案◆】:佛的十力与十明。

(4)【◆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平时什么都不做,每天雇保姆到家里干活,对此现象你如何看待?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参考答案◆】:如果利他的事业不是特别繁忙,自己的事应自己料理,不能役使别人。因为功德圆满、过失远离的佛陀,当年也是自己托钵乞食、亲自参加缝袈裟,照顾病人等劳动,并未差使奴仆,也没有让人给他做许多侍奉。如果我们为了贪图安逸,自己的事让他人去作,劳累痛苦推给他人,安逸幸福留给自己,一方面很折福报,另一方面因果是不会错乱的,现在你是主人,下一辈子可能就变成仆人,恭恭敬敬地为主人做事。

(5)【◆题库问题◆】:[问答题] 自他宗于“共相”有什么不同看法?

【◆参考答案◆】:自宗承许"共相"是分别心所引生的错乱法,他宗不承许"共相"是错乱的,而是实有存在。

(6)【◆题库问题◆】:[问答题] 三界的众生那么多,每个众生的习气爱好都不同,而我只有一个,应该如何将他们全部执为我所呢?

【◆参考答案◆】:将众多有情等同自身去爱护,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与我所的范围可以扩大或缩小。比如我们凡夫执爱的身体,是由双手、双脚、头、眼睛、肩膀、内脏等不同部分组成,头又可分为鼻子、眼睛等,所谓的一个身体,不过是一种假立的概念,但在凡夫的心目中,因将这些同等地执著为身体,所以能对它们平等爱护。同样,三界的众生虽然很多,每个众生的性格、爱好、根基等各不相同,但如果平等地执取爱护,认为他们都是"我"的部分,这跟执著身体的不同部分没有什么差别。实际上,我和众生也是分别念假立的,并没有本质上的自和他。既然可以执著本不是我的五蕴为我,那为什么不可以将众生执为我所呢?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一个人莫名其妙被打后,对打人者生起嗔恨心,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说被打者与打人者有同样的过失?

【◆参考答案◆】:懂得因果业报、缘起等佛法的人,对此中的关系、责任会一目了然。双方都由无明愚痴覆心,作害者不懂佛法,也不懂世间法,不能逃脱责任;受害者生嗔同样也如是,不知自业感召,反而对此生起了嗔恨烦恼,也造了很大的不善业,双方都在造恶业,同样犯了错误。

(8)【◆题库问题◆】:[单选] 佛陀十号之一的两足尊,其含义是指()
A.因佛在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贵者,又两足是指佛福慧两具足。
B.佛陀的两只脚最为尊贵。
C.佛陀擅长飞毛腿,走路没有人能赶得上,所以称为两足尊
D.佛陀的神足通能刹那万里,来去无影无踪,一切菩萨罗汉所不能及,因此称为两足尊。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填空题] 文殊菩萨代表()

【◆参考答案◆】:大智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教内部各宗到底承认几识?

【◆参考答案◆】:在佛教四大哲学体系中,小乘毗婆沙和经部遵照佛陀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开示只承认六识,不承认八识(见《毗婆沙论》、《俱舍论》等)。大乘中观宗根据《般若部》诸经只承认六识说。唯有大乘唯识宗承认八识。严格地说,也不是所有唯识门中人都承认八识,只有顺经唯识家承认八识,顺理唯识家如陈那、法称在其著作《集量论》和《释量论》中只有六识说,只字未提八识。因为因明的基本世界观与经部的观点相同,承认外境的物质性和与内识相对的独立性,这个观点与以实际经验为根据的科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如果承认阿赖耶识的话,就要承认"唯识无境"的一套否定客观物质世界独立存在的理论,而这种理论,与人们的实际经验相矛盾。而因明论是以实际经验现量为真实的。中观宗在世俗谛上是顺世的,故承认与识相对的外境物质世界的存在,认为在世俗谛上"识境俱有",在胜义谛上"识境俱空"。所以,六识为大小乘通论,八识乃唯识一家之言。严格地说,只是唯识门中顺经派之言。顺经的"经"指《楞伽经》。除了"六识"说和"八识"说而外,佛教内部还有"一识"说,如小乘成实宗;"二识说",如《起信论》;"三识"说,如《楞伽经》略说三识;"五识"说,亦《起信论》别说;"九识"说,如无著《摄大乘论》;"十识"说,如依《摩诃衍论》而说;"十一识"说,见《世亲摄论》;"无量识"说,东密胎藏说。对意识的分分合合的许多种说法,都不是哪个论师的无知或杜撰,都有佛经的根据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