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同品是什么?为何一定要具足它?你平时是如何行持的?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持戒的同品是什么?为何一定要具足它?你平时是如何行持的?

【◆参考答案◆】:持戒的同品是不放逸,所谓的不放逸即是制止不善,行持善法。因为不放逸是成就佛果的根本因。佛经中说:“不放逸是甘露处,放逸则是死亡处,不放逸者不死亡,放逸之人恒死殆。”佛陀所说的大乘善法中,持戒、广闻、布施、安忍等,皆以不放逸为根本,它被称为佛陀最殊胜的财富。

(2)【◆题库问题◆】:[填空题] 佛光会员四句偈是: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

【◆参考答案◆】: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3)【◆题库问题◆】:[问答题] 傲慢与自信有什么差别?傲慢会导致哪些过患?

【◆参考答案◆】:我慢是染污性的烦恼,能使人堕落,而殊胜的自信并非如此,它根本不随烦恼所转,反而能制服被烦恼所转的我慢。由于傲慢属于六根本烦恼,故能令人堕入恶趣,即便转生为人,因为以前的异熟果所感,也会不断遭受各种痛苦,失去人间的种种欢乐,经常成为他人使唤的奴仆,食用的是残羹剩饭,而且愚笨、丑陋、体力不足,处处受人轻贱和蔑视。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陀出生时说的“唯我独尊”是什么意思?不是说诸法无我吗?

【◆参考答案◆】:这是由于混淆二谛而引发的问题。佛教四法印中所说"诸法无我"的"我",是指一种"单一、永恒不变、主宰"性质的我,是一种无明意识的虚构产物,一种本来不存在的"抽象"的我。并不是把所有的我都否定了,如果那样,就损坏二谛,堕入断灭空的罪恶深渊了。佛曾经在很多《本生传》里面讲过,我于往昔在什么时候,当时我是谁等,都提到我,这个世俗谛的我是存在的,是不能否定的,否则佛教基础理论四谛、轮回、成佛都不能成立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唯我独尊"中的"我"就是指这个世俗谛的我。在藏地,能真正分清这两种我的只有宗喀巴大师等少数几个人。

(5)【◆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人认为四种对治力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没有权威性,所以不愿意学。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参考答案◆】:并非如此,佛在《宣说四法经》中说:"弥勒,菩萨若具足四法,则清净一切所造所积之罪业。何为四法?即厌患对治、依止菩提心(所依对治)、现行对治、返回对治。"可见,四对治力的修法并不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不管学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我们相续中的罪业都是黑色的,为了遣除这样的罪业,一定要依止最殊胜的法门,既然如此,修金刚萨埵或依止四对治力为何要有教派之分呢?不管哪一种甘露,东方来的也好,西方来的也好,只要能治病就行,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分别念?都已经病入膏肓了,还在执著"我只用我医院的药,其他医院的都不用",这实在是一种愚痴之语。

(6)【◆题库问题◆】:[问答题] 请以教证说明,为什么临终时随念佛陀非常重要?除此以外,还可以随念哪些对境?

【◆参考答案◆】:《宝灯经》中说:"临终随念佛,指向佛陀像,赞颂皈依偈,此人获佛光。"假如临终时想着佛陀,或者看着佛像皈依、赞颂,此人定能获得佛的加持,不会堕入三恶趣。尤其是戒律清净、修行精进的人,死时能忆念佛的话,一定会获得往生,如《别解脱经》中云:"恒持清净戒,精进修行者,临终无忧愁,如火中解脱。"《月灯经》中也说:"一旦受病危,或遭死亡苦,不失忆念佛,痛苦不被夺。"因此,临终时再怎么痛苦,只要一心向佛,所有的痛苦便会消失无余。随念的对境,还可以是法宝、僧众、菩提心等。

(7)【◆题库问题◆】:[问答题] 每个人死后都要经历中阴吗?你相信中阴的存在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除造五无间罪的众生死后不经中阴直接堕入地狱外,其余的众生都需要经历中阴。因为这是佛陀亲口所说,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他是世间上唯一的量士夫,在不同的经典中,如显宗的《阿含经》、《地藏本愿经》,密宗的《中阴解脱法门》、《中阴窍诀》,佛陀将中阴境界描述得非常清楚。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漏

【◆参考答案◆】:有漏和无漏。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就是有烦恼,无漏就是无烦恼。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识体一

【◆参考答案◆】:八识体一:所有八识的体性都是一体,这是唯识宗的异义。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大乘修行人需要具足哪几种善心?请具体解释。

【◆参考答案◆】:要具足8种善心:1)深信:对三宝、因果以及四谛十二缘起等善法,有坚定不移的信心。2)极肯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不管是空性也好、四谛也好,有坚定不移的正见,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从内心深处对前后世的存在、三宝不可思议的功德等,断除邪见、怀疑、非理作意等违品,产生一种真实定解。3)坚稳:信心、见解一定要稳固。4)恭有礼:对佛法、上师、三宝有恭敬心。5)知惭:我们一定要知惭有愧。6)畏因果:相信因果报应不虚,害怕自己造恶业堕落,对此心生畏惧,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7)寂静:身体、语言及心态寂静调柔。8)勤予乐:努力成办众生利益,使他们心生欢喜。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