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善

【◆参考答案◆】: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不痴。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不放弃五欲能不能学佛?

【◆参考答案◆】:对色、声、香、味、触的爱欲,在佛经中称五欲。贪恋五欲是众生堕落受苦的根源,因此,节制五欲是心性净化成佛的主要手段。但佛教是一种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的灵活方便法门。对于小机人适应戒欲离欲的方法,对大机人并不适应戒欲的消极方法,而适应更积极的以欲制欲的方便法门。毒药对不同的人的作用并不相同,有的人吃了毒药就会丧命,有的人吃了毒药也不会中毒,甚至有的人吃了毒药会变得更加强壮。学佛也有这样三种根器的人:第一种人无抗毒能力,只能远离毒害;第二种人不怕毒害,没有必要采取防毒措施,可以顺其自然;第三种人可以以毒攻毒,化毒为自身的高能营养。这三种人依次是学显宗小乘,学菩萨乘,学无上密的根器。大根器的人犹如食毒的孔雀。在法护大师的《剑轮修心法》中有偈云:孔雀在毒草中昂首阔步,不顾盼周围的香花奇草,孔雀不喜欢香草美味,它们却因吃毒草而体壮羽美。……欲乐犹如毒草叶,唯有如孔雀的勇士方能依其茁壮,若是如乌鸦的弱者去尝试,势必因贪得无厌而丧命。这里说得很清楚,若无孔雀似的化毒为营养的能力,绝不能贪恋五欲之毒草。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叶莲花

【◆参考答案◆】:密教对须弥山的称呼。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皈依三宝后需要遵守什么戒律?

【◆参考答案◆】:要守持禁戒和行持戒两种:禁戒:皈依佛者不能皈信世间神灵,皈依法者不能危害众生,皈依僧者不能与邪门外道为伍,不能在思想言行方面亵渎三宝,对佛陀、经典、僧人必须以敬重三宝之礼仪对待,不能犯不敬之罪。行持戒共有六条:一是须常思维三宝之功德而一心树立皈依之信念;二是思念三宝之恩而奉行供养;三是宣传三宝功德,教育众生皈信三宝;四是念其皈依利益,常修皈依之法;五是无限信赖三宝,以三宝之法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六是将三宝珍视如生命般不放弃、不怠慢。

(5)【◆题库问题◆】:[问答题] 皈依三宝之后,戒律中为何规定不能皈依外道?这是不是因为佛教太缺人了?你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看三界众生非常可怜,他们寻找的解脱之路唯一佛陀才有;而佛陀的解脱真理,在佛法中可以出现;佛法的内容,唯一僧众可以接受,有闻思修行的机会。所以,如果皈依三宝,今生会快乐,来世也会快乐,最终可以获得解脱。就像是一个好老师,父母会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不愿孩子被坏老师带坏了,因此,以真理为标准的话,皈依三宝后不能皈依外道的原因就在于此。并不是我们佛教太缺人了,你皈依以后,一定要把你关在里面不让出去。其实你想出去完全可以,不过你的前途令人堪忧。一旦皈依了三宝,就有了生生世世快乐的开端,但若今天皈依,明天又开始背叛,这对佛教来讲没什么损失,可对你而言还是非常可惜。所以佛经中制定了皈依戒的要求,如果你今天皈依佛陀,明天又到外道殿堂里杀鱼宰鸡供养天神,这没有多大意义。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佛教的三界?

【◆参考答案◆】:三界通常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

(7)【◆题库问题◆】:[问答题] 请以教证、公案说明,实际修持佛法的利益。

【◆参考答案◆】:龙猛菩萨说:"盲人手中虽然持着明灯,但对他自己没有一点利益,只是听闻佛法而不去实践修习的人,也是如此。"佛经中也说:"如果没有好好修持,所学的法不一定用得上,就好比有些人虽然落到水里,但也有口干而死的现象。"还说:"如果没有实地修持,听再多也没有多大意义。有两个贵族少年,同时在佛陀座下出家为僧。一个听闻佛法后就实际去修持,结果证得阿罗汉果。而另一个却只注重闻,不重视修,一直在字面上耽著,时间久了,他成了有名的三藏法师,有很多弟子。有一次,三藏法师想用一些难题难住那位阿罗汉,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份,羞辱他不懂什么佛法。佛陀了知他的用心后,不忍心他这样造业,便前往二比丘住的地方,一再赞叹实际修持佛法的功德。当时,三藏法师的弟子们很不平,议论佛陀为何赞叹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长老,而对熟读所有经典、为五百僧人讲法的法师,一句赞叹也没有。佛陀了知这一切,故意问道:"僧众啊,你们在议论什么?"当他们告诉佛陀后,佛陀便开示道:"要知道,在我的教法中,你们的法师犹如一个被雇来看管牛的人,而那位长老,犹如独自拥有牛的主人一般。"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皈依以后有哪三种修行应学的?

【◆参考答案◆】:(1)对于佛像应恭敬,不管是塑是画的都不要随便讥毁,押当,买卖。(2)对于正法哪怕只有四句偈,都应该至诚恭敬,不可放置脏乱险处,不可跨越。(3)对于僧伽或出家众,持沙门相不骂不毁。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经中说“处处有佛”,为什么说处处有佛呢?

【◆参考答案◆】:因为佛是遍知一切的,无任何障碍,所以,佛智遍及的地方就有佛身,即佛心所到之处便有佛身。这种智慧是佛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八万四千法归根结底只有一法,就是智慧,即"般若波罗蜜多",其余都是随从之法,方便之法,都是达到主法的工具,所以说佛法的核心是智慧。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佛经中,对三宝的譬喻:()是大医王;()如药;()如照顾患者的护士。

【◆参考答案◆】:佛;法;僧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