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持要断烦恼,究竟何种心态算作烦恼?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教修持要断烦恼,究竟何种心态算作烦恼?

【◆参考答案◆】:烦恼是指内心中的负面心态,在经论中有很多种分法,如六烦恼、根本烦恼、随烦恼、见所断烦恼、修所断烦恼等等。下面主要分十类加以说明:(1)贪心是贪恋所爱。(2)嗔恨心是恨其所不爱。(3)傲慢是高傲自满。(4)无明是不明因缘事理。(5)疑心是怀疑生命转世的真实性之类。(6)坏聚见是将自己的五蕴身视为我与我属。"坏聚"的"坏"指易坏无常性,"聚"指五蕴聚集身。将这五蕴聚集无常物视为常一自在的我称坏聚见。(7)边执见,"边"指常断二边,见指执见也。(8)见取见,是将坏聚见、边见、邪见视为正见,视其具此三见蕴身为高贵身之不正见也。有些外道将自己的身体视为净化解脱的主体,故称"高贵身见"。(9)戒取见,是有些外道将其禁戒和苦行等视为解脱之道,将修其戒禁者视为高尚德行的不正见也。(10)邪见,是不相信轮回转世,相信上帝、自在天等创世说的邪见也。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重金山

【◆参考答案◆】:指环绕须弥山的七重金山,其名是双持、持轴、担木、善见、马耳、障碍、持地,此七金山多为圣贤神鬼所住。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大乘

【◆参考答案◆】:是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

(4)【◆题库问题◆】:[单选] 在家信教的男信众被称为()。
A.沙弥
B.沙弥尼
C.优婆塞
D.优婆夷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问答题] 作者用“嗜刃上蜜”这一比喻,想说明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如同舔食宝剑利刃上所粘的蜜汁,尝食的甜味甚少,而付出的代价非常可怕。同样,世人不顾一切去追求五欲享受,贪欲满足所带来的快乐渺小而短暂,为此却要付出长久剧烈的恶道痛苦。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怨敌用兵器打我们时,为什么不能完全怪他,我们自己也有责任?你觉得这种说法合理吗?

【◆参考答案◆】:1)只有敌器与我们的身体二者同时具足,才会导致伤害痛苦的出生。如果没有身体,别人要打也像打虚空一样没有办法。假如单独对敌人生嗔心,非要报仇不可,但对身体从来没有怨言,也不打算找它算帐,这完全是一种愚痴的做法。2)身体像一个人形的大疮伤,轻轻触及就会痛苦不堪,我们由无智慧而盲目地爱取执著它,它在遭害受伤时该嗔恨谁呢?3)我们虽然不想受苦,却偏爱造作导致痛苦的恶因,既然现在为往昔的罪业而受害苦,凭什么憎恨别人呢?

(7)【◆题库问题◆】:[问答题] 在修持对治方法时,应该怎样不放逸和护持正念?请用比喻进行对比说明。

【◆参考答案◆】:1)不放逸:好比沙场上身经百战的老战士,遇到敌人攻击时,能巧避锋芒而战胜对方。和烦恼作战时也应如此,先避开烦恼锋刃不为所伤,而后巧妙地对治、消灭烦恼。2)护持正念:在战场上失落了手中利剑的战士,都会害怕被杀而立刻拾起剑来。同样,如果忘失了对抗烦恼、精进修行的正念之剑,应该想到地狱的恐怖而迅速提起正念。

(8)【◆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圆满布施度就是要消除所有众生的贫困,所以需要赚大钱来达到这个目的。对此你怎么看待?

【◆参考答案◆】:这种想法不正确。在《百业经》中可以看到,佛在世时也有很多的穷人,虽然佛陀六度万行皆已圆满,但穷人依然存在,这正说明了圆满布施度是从内心上安立,而不是将外在的贫困者全部遣除。佛陀说过:一切功德皆是由心所生,如是内心愿意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身心性命、功德善果,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众生,生起这种无伪的意乐,就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多。在《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中说:"将自己的一切施舍众生,此无伪舍心名布施波罗蜜。"所以圆满布施度并不是从外面物质上安立的,而应该是从内心上安立。

(9)【◆题库问题◆】:[单选] 诸业在没有受报以前是()
A.可以抵消
B.不会失坏
C.有钱可以化解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万四千法门

【◆参考答案◆】:八万四千个进入佛地的门户。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